努力實現基本消除大班額目標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3月04日 10:07教育裝備網
日前,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眾介紹化解義務教育超大班額的有關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大班額占總班數比例為7.06%,超大班額占0.5%。相比2017年,大班額減少了28%,超大班額減少了78.1%,為近10年來最大降幅,如期實現“基本消除超大班額(控制在2%以內)”的教育政策工作目標,正積極努力實現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控制在5%以內)”的教育工作目標。
中西部區域多個省份在2018年加大了化解大班額的工作力度,但“基本”消除大班額的工作任務依然較重。中部和西部地區大班額比例比2017年分別下降了3.67、3.51個百分點,但仍占9.42%、7.16%,與5%的教育政策目標要求相比還有較大距離。大班額問題的出現,從表現形式上來看,是由于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隨遷學齡人口增加所致,同時,部分為“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疊加影響。但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在于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融合水平較低,教育工作與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相關工作的協同水平較低。因此,中西部省份化解大班額的政策舉措,需要基于具體的省情、學情,借鑒山東、浙江等省份的有益經驗,綜合施策,從根源上防范大班額的形成與反彈。
實現“基本消除大班額”政策目標,需要繼續加大對大班額問題嚴重的貧困縣的支持力度。自2012年以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239萬人,截至2018年底僅剩1660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全國832個貧困縣中預計有433個縣,也即近一半的貧困縣將宣布摘帽,但仍有近400個國家級貧困縣。這些區域多為深度貧困地區,聚集了大部分的深度貧困學齡人口。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和兩辦《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要求,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該方案重申了貧困地區教育改革發展的省級統籌機制,細化了消除高中階段大班額的工作要求,有利于鞏固已有的大班額消除成果,防范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的反彈,為實現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內涵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從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來看,“基本消除大班額”依然要靠內涵發展,這就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均衡”和高中教育階段的“特色均衡”。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瞄準實現教育現代化總目標,聚焦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重點部署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明確要求“推動各級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消除大班額是提高教育質量、落實教育現代化總目標的必然要求。
由于人口流動形成的大班額,本質上也源于不同學校、區域間的教育質量差距。在“就近入學”、專項督查等剛性政策約束下,當前義務教育階段的大班額現象基本得以消除,余下的部分由城鎮化引起的剛性教育需求,需要通過教育自身的擴容來解決。化解教育質量差距形成的大班額,需要用好兼顧剛性和彈性的教育政策工具。以高中階段教育為例,普通高中大班額現象頻現,甚至引發社會熱議,而中等職業教育則持續遇冷,不只是中等教育結構失衡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在于學生、家長、社會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在于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整體上落后于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其中,普通高中的大班額又主要集聚在重點高中、示范高中,也即重點大學升學率高的明星中學,這主要根源于以升學為取向的教育質量差距。若要徹底消除高中階段的大班額,就需要切實推動形成多樣化、特色化的高中育人模式,在名額分配等“指令性”政策工具之外,靈活運用好“雙師”、綜合素質評價、多元招生錄取等彈性政策工具,引導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真正走向優質、特色均衡的教育現代化發展道路。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