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教育當樹牢底線思維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4月01日 10:17教育裝備網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就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問題,要求各地認真排查并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
《通知》的這一要求引發社會關注,因為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當前,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沒有舉辦學歷教育的資質,無法開足開齊標準課程,卻為義務教育階段兒童提供全日制課程。而一些家長不惜重金將孩子送入這類“國學班”“讀經班”“私塾”中,取代正規學校的義務教育。隨著社會發展,家長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家長對多樣化、個性化教育的追求值得理解和尊重。但前提是,必須合法。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家長或監護人有義務保障孩子接受義務教育,不能任由“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替代義務教育。教育部的要求既是對《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重申,也是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底線要求。
面對國內外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不管是在防范經濟領域的重大風險,還是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中,都要求樹立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底線在哪里,關鍵是看一件事如果沒有辦好,會不會前功盡棄,會不會出現無法挽救的后果。比如,生態環境問題,一旦遭到破壞就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后果,這就是底線。在工農業生產方面,安全是底線。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甚至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那就是一失萬無。具體到教育領域,同樣需要樹立底線思維。義務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孩子的教育選擇是不可逆的,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不受侵害,關系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國家教育目標的實現,是不容突破的底線。
樹立底線思維,總是與增強憂患意識相連。對于教育來說,安全同樣是底線要求。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校園安全教育日,各地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安全教育活動,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日前《法制日報》披露的一個數據,讓人觸目驚心。數據顯示,去年涉學齡兒童傷亡交通事故逾2萬起,致2200名兒童死亡。守住安全底線,就是要增強憂患意識,讓安全教育日常化,更要創新教育形式,讓安全意識真正化為孩子們的行為。上述數據還提醒我們,守住孩子們的安全底線,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在發展教育的過程中,守住公平也是一條重要底線。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均衡是守住教育公平底線的重要內容。日前,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情況,數據顯示,92.7%的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績的取得是近年來一系列政策推動的結果。但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也指出,雖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在2018年的督導評估中仍然發現不少問題。“不少地方學校布局不合理,大規模學校和大班額問題依然存在,‘城鎮擠’現象仍然突出!爆F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條件的現實,比如縣級財政困難,也與一些地方錯誤的教育政績觀和教育選擇有關,比如面對城鎮化高速發展趨勢,沒有為教育發展預留足夠的土地,又如一些地方重點建設少數城鎮學校,變相辦重點班等。必須認識到,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并向優質均衡目標邁進,任務艱巨,須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充分一些,把預案做得周密一些, 謀求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更要守住教育投入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的底線,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公平而美好的教育機會,為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材打下堅實基礎。
教育發展千頭萬緒,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猶如千鈞重負。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樹牢底線思維,面對各項教育發展目標,要明確底線在哪里、風險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最壞的情況是什么。認清底線,才能明確工作重點,才能有的放矢,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