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4月15日 13:39教育裝備網
—— 深度應用普及網絡學習空間 構建教育新生態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2018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名單。浙江省嘉興市、臺州市和金華東陽市3個地區入選優秀區域,入選數量和湖南省、遼寧省、山東省并列全國第一;湖州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麗水市縉云縣團結小學、衢州市龍游縣夏金小學、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湖州市長興技師學院、海寧市紫微小學、湖州市長興縣實驗小學、東陽市巍山鎮中心小學、紹興市上虞區城北實驗中學、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臺州市玉環縣蘆浦鎮中心小學、寧波市鎮安小學和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中心小學14所學校入選優秀學校,入選數量和山東省并列全國第一。
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服務國家教育信息化整體戰略大局,是“三通兩平臺”工程的核心。近年來,浙江省依托之江匯教育廣場,積極推進“全省一體系,每人一空間”,探索形成了以下建設思路:
一年一主題,分步推進。在教師個人空間建設上,以真實的應用場景為引導,近年來,設置“知識管理、精品課程、學習社區、移動教學、同步課程”等建設主題,分步推進教師網絡學習空間建設。
分類指導,形成體系。根據不同需求,以教師空間為紐帶,聯通數據、應用、資源,有針對性地構建不同教學場景,探索形成了“名師空間重引領,教研空間促研修,個人空間有特色”的格局。
用戶中心,深入應用。模式上從實現統一入口到開放接口提供智慧服務,空間的服務對象上從教師擴展到學生、從個體擴展到學校和全域,空間的功能從簡單的資源共享到支持互聯網課堂教學,構建起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應用環境。
典型案例,示范引領。探索形成了“基于網絡學習空間重構教與學的環境、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變革教與學的方式、重塑教育評價方式、優化教育資源供配、提升教育治理水平”6條網絡學習空間創新教育教學路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著力建設之江匯教育廣場省級講師團和星級管理員兩支隊伍,發揮優秀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目前省級教師團開展培訓巡講254場,受訓教師突破7.6萬人次。
嘉興市依托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多維網絡空間,覆蓋區域、學校、班級,集成滿足日常教育教學需要的多種應用服務,逐步上線名師工作室、學科基地、同步課堂、學情分析、素質評價、家長學校等特色應用功能,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在線教育、網絡研修、拓展學習和家校共育的全新載體。近年來,嘉興市堅持空間規模化應用普及和體制機制創新,有效突破了四大瓶頸,取得階段性成效,學習空間對教與學的影響日益明顯,學校育人模式、資源供給方式和教育評價方式正在發生變化,教育數字化轉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臺州市依托之江匯教育廣場,實施“市級平臺實體映射,區縣平臺虛擬映射,數據上移服務下沉,師生家長共享空間”的解決方案,實現“省-市-縣”互聯互通,開設多層次網絡空間,接入20多個省、市級應用,滿足師生日常教育教學多樣化需要。臺州平臺將資源平臺與管理平臺融合建設,實現了資源共享多元化、教學支持全方位、學習交互人人通、決策評估有依據,涌現出了一批典型學校和優秀教師,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國作經驗交流。
金華東陽市著力打造東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基于教育云的區域推進教育信息化新模式。通過三項整合、四大融合、五項機制,促進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質量。從數字資源建設、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和應用活動推進3個方面入手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利用“互聯網+”的方式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平臺、應用系統、平臺與軟硬件設備三項整合,使東陽教育云平臺成為師生的資源中心、教研中心、學習中心、社區交流中心和個人展示中心,初步構建了“云+端”的“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教育信息化環境。
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進省數字教育資源應用實踐基地校建設,豐富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優秀網絡資源,拓展高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與活動,探索推進基于網絡的綜合學習與項目學習、基于數據分析的精準教學。 目前,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校共享資源1074條,發布網絡課程111門,訪問量突破10萬人次。
海寧市紫微小學與人教社合作錄制微課,承擔教育部國培計劃研修活動,在此基礎上,網絡空間建設確立了“以兩課程為抓手,加強網絡教與學,助力師生共發展”的工作思路。目前,學校空間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發布30節直播視頻資源和7門精品微課程。同時,學校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空間應用活動,如利用空間功能模塊開展線上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發布、班級資源推送、全校性教育教學活動發布等,利用空間的智能測評功能探索開展精準教學,優化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打通了學校、家庭、專題資源社區學習的通道,促進教學創新。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堅持“共創、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依托省數字教育資源應用實踐基地校,開展直播課、展示課、銜接課等網絡課程,不僅解決了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如為水痘疫情須停課兩周的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授課,為高一新生開設數理化初高中銜接課程,為信息技術選考生在線答疑解惑等。此外,學校還開展精品微課程開發、常態化網絡課程建設及應用、空間建設等校本培訓活動,積極利用之江匯教育廣場平臺,提高教師的學習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技術基地校的訪問量達到878183人次。
玉環市蘆浦鎮中心小學從“小切口,深應用”出發,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組建“數學貓”團隊,兩年時間內開發微課1000余節,把空間做成了網校,團隊通過“名師直播、微課學堂、小講師、數學游戲、每日一題”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開展“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吸引了許多省內外乃至國外的用戶,訪問量突破50萬人次。其中,“每日一題”深受學子歡迎;“小講師活動”通過轉變師生角色,提升學生數學表達能力,促進師生、生生間交流評價。
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中心小學遵循“普及應用、融合創新、示范推廣”的原則,依托柯橋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師生在省、區教育資源平臺上開展形式多樣的應用活動,推動網絡學習空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早在2016年學校實現了教師空間、學生空間、學校空間、班級空間的“人人通”目標,實現互訪互問、資源共享。
責任編輯:黃程程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