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兒童優先落實在行動上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6月04日 09:29教育裝備網
六一兒童節當天,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兒童中心、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的首屆中國兒童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圍繞兒童優先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強調要形成兒童優先的社會共識,在國家的各項戰略和政策制定上,堅持兒童優先原則,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重視。
為什么要強調兒童優先?這既是基于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未來的需要,更是文明和道德的需要。因為兒童是我們的未來,實現人類發展目標不僅要靠我們這一代,還要靠下一代。更因為兒童是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發言權,沒有表決權,沒有決策權,所以需要成人為他們的權益代言,幫助他們發出自己的聲音。童年生活幸福與否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個成年人身上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從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關愛兒童,為他們創設積極、友好、更具關懷力的環境,是兒童健康成長與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
重視兒童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我們欣喜地看到,兒童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關注和重視。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政府在推進兒童發展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兒童健康、教育、福利、社會環境、法律保護得到了全方位的保障。國際公益組織報告顯示,中國因持續在改善兒童福祉方面獲得顯著成效,兒童童年生存環境指數居亞洲發展中國家之首。
但也要看到,隨著中國向高收入社會邁進,兒童發展需求不斷提升,邊遠貧困地區兒童整體發展水平較低,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的發展問題還沒有機制化的解決辦法。目前我國仍有1.3億多0—18歲兒童生活在農村,有3500萬流動兒童隨父母在城市生活,他們中不少人的就學還有諸多限制,800多萬特殊兒童在就醫、就學和融入社會上還存在障礙。
解決好這些處境不利兒童面臨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是衡量兒童優先原則落實的重要標志。而真正把兒童優先落到實處,需要包括家長、學校、政府部門、慈善組織、企業等各方力量的努力,需要多條腿走路,來一場供給側改革。于政府而言,是要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要將兒童置于各項政策考慮的優先順序上,在出臺法律、制定政策、編制規劃、配置資源時,在公共設施、文化環境、輿論氛圍等各方面,優先考慮兒童的利益和需求,為廣大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全程關懷和全面保障。比如,城市流動兒童入學問題,大城市的教育資源的確緊張,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合理設置辦學門檻,鼓勵多元化辦學,豐富教育資源供給。同時,在流動兒童入學門檻設定上要努力做到一視同仁,讓流動兒童能夠真正融入父母生活、工作的城市。
政府之外,落實兒童優先,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組織等各種社會力量齊心協力。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家長要為孩子做好表率,給予孩子更多關心和關愛,讓他們在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中成長;學校要真正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長。社會機構也要利用自身優勢,發揮在踐行和保障兒童優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創新形式參與兒童發展,為落實兒童優先提供更加多元、豐富的資源和條件。比如,兒童節期間,美團公益就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起了“兒童優先 守護起點”聯合行動,利用平臺連接億萬用戶的優勢,倡導公眾關注偏遠地區農村兒童的生存發展環境;顒硬粌H吸引了公眾捐款支持山村幼兒園建設,也通過平臺向廣大用戶普及了兒童優先的理念。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不僅強調政府在配置公共服務資源、保障幼有所育上的責任,也強調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就充分體現了多元供給的思路。
孩子的模樣就是未來我們共和國的模樣。落實兒童優先,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全社會的責任,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兒童優先從口號到行動、從行動到成效,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