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應對高考挑戰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6月06日 09:12教育裝備網
又到高考季節,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再一次超過1000萬,這也是我國高考報名史上第四次突破1000萬大關。千萬考生及家長進入了一個相對緊張的狀態。
考試招生是我國一項基本教育制度,高考是通往大學的最重要路徑。改革開放以來,眾多學子通過激烈的考試競爭,實現自己的學習愿望,改變了人生軌跡。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的快速發展,考生的求學欲望和考試心態也發生新的變化,不僅要上“大學”,更追求上“好大學”,高考競爭依然激烈。
高考壓力是難免的,但過大的考試壓力,顯然不利于考生的身心發展,不利于發揮正常的學習水平。就國家政策層面而言,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有利于緩解升學競爭壓力。從個體層面看,應對高考競爭,需要考生自我調節學習和考試的心態,需要家長和學校協力管理控制考試壓力,以陽光心態走好高考路。面對高考,需要保持理性、靜心、寬心、常態,從容應考。
理性應對高考,就是要正確認識考試的性質與功能。高考是高中學習結束的一次集中檢測,也是展示學習能力的一次機會。參加高考需要客觀認識自我的學習狀況,揚長避短,發揮潛能。因此,需端正考試心態,杜絕僥幸心理,防止各類考試舞弊行為。做到誠信考試,公平競爭。在考前準備中,需熟悉高考的考試規則和注意事項,熟悉考場和交通路線,備好必要的考試用具,避免臨場失誤。
高考是一項高強度的智力和體力活動,需要靜心專注,勞逸結合。社會、學校和家庭有責任和義務,努力為考生營造安靜適宜的考試環境,不干擾考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為了做好高校考試招生工作,教育部明確規定,要進一步優化考試服務,堅持正確育人導向,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加強對中學高考標語的管理,堅決杜絕任何關于高考的炒作。對于高中畢業生來說,參加高考更需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努力做到志定而神寧。靜能生慧。安靜的環境,平和的心態,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學業水平。
高考需要保持樂觀的考試心態。保持自信,放松心情,才能發揮自己的潛力。高考競爭程度與考生人數成正比,與高校總體招生規模成反比。經過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升學壓力已大為降低。全國高考錄取率,從1977年的4.8%升至2018年的80%左右,高考逐漸從高利害的選拔性考試向適應性考試轉變。據報道,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將超過千萬,但高校招生人數也隨之增加,其中高職院校將擴招百萬學生。這些無疑會減輕考生升學的壓力。從高考改革趨勢來看,已經全面實施新高考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實行“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模式,分解了統一高考的壓力;第二批、第三批高考試點省份,也開始推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這些改革舉措將促進考試招生的多元化,擴大考生和高校的選擇性。
保持常態,就是坦然應對高考競爭,有條不紊,沉著應變。臨近考試,應以休息為主,保證足夠的睡眠,不應突擊復習功課。考試期間,應保持平常的生活作息習慣,不因考試而改變生活規律;不要患得患失,糾結于一時的考試結果。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雖大,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依然供不應求,考試競爭既有普遍性,也有差異性。正確對待考試競爭,才能贏得競爭。
總之,應對高考挑戰,緩解考生壓力,需要保持平常的心態。家長和學校應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默契,關心、關注高考而不過度。考生要調節好身心狀態,保持開朗、開放的心態,協調個體與環境的關系,避免外在因素影響,努力爭取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
(作者為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