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師恩照亮學生前行路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6月17日 09:51教育裝備網
6月時節,高考大幕落下,考生們翹首期待即將開始的新征程,其他學生也陸續迎來一學年的最后一課。
相對而言,眼下的畢業季是反思一段人生旅程的時節,也是重新審視師恩的最佳時機:一學年或一階段有無收獲,老師的教誨是深是淺,在此時依稀有了靠譜的判斷。尤其是在離校分別前的結業課,再次回望師恩的重量,能更清楚地窺見老師乃至學校教育的輪廓。
很多時候,學生的收獲也好,老師的教誨也好,影響不只在課堂之內,還是在課堂之外。老師愛崗敬業、遵守規則、信守承諾,是為學生做榜樣,更是為教師這個群體代言。有媒體報道,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一中一名高三班主任包下網吧,帶全班學生通宵打游戲的視頻上了熱搜。有網友在微博留言稱,“這樣的班主任太棒了,請給我來一打!”視頻中學生口中的班主任蘭會云告訴媒體記者,此次包網吧陪學生上網的活動源于三年前的一個承諾,“相當于給學生們一個驚喜”。兌現承諾后,他還會帶領15名學生從學校出發,騎往上海。
蘭老師之所以令人欽佩,除了說到做到,還在于他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彰顯出教師對學生的教誨不止于課堂之上,也不止于學校這一場域內。而成為“蘭哥”式的老師,要求為師者不只關注如何教書,把教材講得多薄多透,還要關注如何育人,激勵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生活的樂趣、前行的勇氣、人生的方向。換而言之,好老師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量的多寡、學習能力的強弱,而是體現在一言一行中的人格魅力、價值觀,這種無聲教誨讓學生一生受用,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就像廣州大學附屬中學高三(5)班班主任朱桂靜,在最后一課,她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與學生回味共同度過的三年時光——為每名學生精心準備了三份禮物,包括象征好運的紅繩、一本印刷精美的成長紀念冊,還有三顆杏子。面對即將遠行的學生,朱老師的寄語語重心長,“其實我很怕,怕你們變成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我要承擔最大的責任,但你們沒有,你們都是勇敢、有擔當、溫暖的孩子”——如此認同與期待,是欣慰之言,更是鞭策之語,可謂分量極重的畢業禮。
當教師自身格局宏大、胸懷寬廣,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瞄準的是培養一個內心平衡、有社會責任感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而是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學生更容易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樹立遠大志向,立志做出一番成就。教育也因此變得更加清新明亮、溫情動人,學校也將成為學生一想起就倍感溫馨的地方。的確,學生終有一天要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接受他人的評價與事業的挑戰,此時才真正考驗老師的教誨是否有用,考驗師恩的厚重程度、學校的教育成果。
教育,說到底是給學生受益終身的能力與智慧。為了讓學生感恩母校,也為了真正立德樹人,學校需要及早進行教育設計,讓最后一課變得更有意義,讓畢業主題活動發揮深入而持久的德育效果。在這方面,有的學校做得就比較好。據新華社報道,在即將離開母校之際,近千名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生迎來了一場特殊的講座——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為他們講述錢學森科技報國的圓夢歷程。之所以這樣做,校方的解釋是,“希望學生們走向社會以后,能夠以杰出科學家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獻身祖國的建設事業”。很多畢業生聽后紅了眼眶,表示“要學習錢老的家國情懷、崇高品德、高尚情操,時刻牢記祖國的需求”。
讓偉大人物的光輝激勵學生,讓師恩伴隨學生成長,在為此種畢業活動設計點贊的同時,我們期待更多學校、更多老師能在畢業離別之際,再次思考“師恩”二字的含義,讓教育的價值得到升華。從這種角度看,做好老師,是每位老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位老師的理想和追求。如果每位老師牢記自身使命,做好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用師恩照亮學生的前行之路,那么學生的新征程必將煥發光彩。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