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天價學區房重在推進教育均衡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6月18日 09:21教育裝備網
對學區房的刻意炒作,既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原則要求,也加劇了社會的教育焦慮,相關部門理當嚴肅調查,對于確系不當的違規炒作嚴肅處理。
一間“老破小”的二手房,居然炒出每平方米17萬元的天價;出面賣房的“房主”,號稱是房主弟弟,卻疑似某房產中介工作人員;即使是冒著無法入學的風險,該處“學區房”還是遭到了哄搶。日前,發生在南京的一起天價學區房事件引發各界關注。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這出全民圍觀的天價學區房鬧劇中,房產中介及其工作人員哄抬、炒作房價的痕跡明顯。
盡管排隊的“看房人”到底是有意向的購房者,還是中介在背后操盤的托兒,目前仍需當地相關部門調查回應。但聯系到房主弟弟為某房產中介工作人員,且該處房產對應的入學資格存疑等因素,這起震驚全網的天價學區房事件,或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中介方面的刻意炒作。
類似的中介炒作套路,我們并不陌生。一些中介機構之所以熱衷于在學區房的概念下長袖善舞,關鍵在于利用了社會對優質教育的競爭焦慮,表面上看炒作的是某一戶學區房,實際是對整個學區房市場的推波助瀾。這樣的刻意炒作既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原則要求,也加劇了社會的教育焦慮,相關部門理當嚴肅調查,對于確系不當的違規炒作嚴肅處理。
但對于此次天價學區房炒作事件,僅僅只看到中介“作梗”是不夠的。說到底,即便沒有中介的刻意炒作,當前學區房市場依然難言真正降溫。其對應的一個關鍵癥結還是全社會的擇校熱依然存在,而擇校熱的背后,正是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分布失衡的現狀。
對此,治本的辦法還是要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去年初,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指出,個別地方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不足、校際差距較大等問題,少數地方存在繼續增大的趨勢,擇校熱、課業負擔問題依然嚴重,人民群眾對均衡發展滿意度不高。因此,改變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和發展失衡的現狀,才是遏制天價學區房現象的釜底抽薪之舉。
近年來,不少地方推出一些舉措,如多校劃片、跨區域“托管辦學”,以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這些都是多元化的積極探索和嘗試,但從現實來看,效果并非很理想。主要原因或在于,目前針對擇校熱的一些舉措,更側重的是存量意義上的規則調整,而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增量投入并未跟上社會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當前一些城市人口增長較快,相應的教育投入如果不能同步,勢必加劇局部地區的教育焦慮,助推學區房升溫。因此,當務之急是把做大教育蛋糕,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規模置于一個新的政策高度,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不亞于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學區房、擇校熱、教育資源投入,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之所以一直熱度未消,說明背后對應的社會關切并未徹底有效解決,不能因為不斷重復就產生解決問題的疲勞感。相反,更應該聚焦背后的問題,探索出積極的根治之策。一定程度上,我國的教育投入增長應與學區房價格的升溫來一場賽跑。只有上學難不再成為真正的煩惱,獲得優質教育資源不再只是靠拼房子,社會對學區房才能真正回歸平常心,學區房也才能有望失去炒作的空間。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