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合同包上一本”實在不靠譜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6月18日 09:22教育裝備網
就在高考落幕、中考近在咫尺的時候,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某中學的一則告知迅速在網上躥紅。告知中稱針對全縣前2300名優秀學生,學校將開展合同制培養計劃,保證學生三年后高考在一本以上,否則巨額賠款。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熱議。目前,學校已經緊急叫停了這一行為。
這年頭,搶奪生源的新聞層出不窮。論傳播效果,這所學校簽合同包上一本否則巨額賠款的承諾的確做到了“廣而告之”。但問題是,教育不是搞營銷,來不得急功近利,更何況包括該學校所在的省教育廳和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早已對違規搶生源的行為三令五申地禁止。例如,河南省教育廳不久前就下發了一份《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就嚴禁違規搶生源。
不僅如此,學校稱簽合同包上一本否則巨額賠款,本身就是一個鬧劇。首先,該學校作為一所公辦學校,其教育經費的來源是有數的,如何使用也有著嚴格規定。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錢去免除那么多學生的學費和提供那么多的助學金,動輒數萬的賠償金也不是一所公辦學校能承受得起的。其次,學生的成長充滿了未知數,在學業上也是如此,更何況考試充滿了各種意外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敢打包票包學生讀一本?
其實,這所中學之所以想出這樣一個主意,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誤讀,即認為一些學校升學率高,主要原因是生源好。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說辦學有三要素,即生源、教師和經費。通常情況下,生源被辦教育的人最為看重。多年前,民辦教育興起時,各地就時常會爆出一些民辦高中高價搶生源的新聞。道理大家都懂,好學生就像好樹苗,生源好自然教學過程輕松,也容易出成績。有了好成績,自然會引來更多的優質生源,學校的教育進而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但這么想的學校管理者們忽略了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邏輯只是理論層面的,現實中究竟有多少學校是通過搶生源而成為名校的,恐怕沒有人能夠說出幾個。育人如種樹,樹苗重要,但后期的培育也很重要。如果沒有優秀的教師,如果學校沒有積累起較高的教學水平,那么就算把“種子選手”都給他們,恐怕也可能誤人子弟。
以合同的形式跟學生及其家長“做交易”,不僅涉嫌違規搶生源,也有違教育規律。教育的規律是什么?有句老話說得好,那就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不能速成的。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前些年一些高中為了獲得好名次,使勁地砸錢辦教育,結果怎么樣,大家都有答案。
以合同的形式跟學生及其家長“做交易”更是有違教育的初衷。教育的初衷不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高分,而是有教無類,使每個孩子都有健全的人格。學生并沒有三六九等之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缺點,教育要做的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夠發掘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強化自己的特長,補足自己的短板。
“簽合同包上一本”是各地生源大戰的畸形產物,它給教育從業者反思教育的契機,也是對教育管理部門的一個提醒,那就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生源大戰,不是一紙紅頭文件就能夠解決的,還需要相關部門將管理關口前移,進而推動評價機制的多元化,均衡各地的教育資源,幫助那些比較弱的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從根本上提高這些學校的競爭力。
(作者系職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