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未來學校的發展方位——深圳市南山區教育信息化印象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7月08日 09:10教育裝備網
6月的南粵大地,雨后的粵港澳大灣區更加清新,深圳街頭的荔枝紅了,這座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哨城市,改革開放的若干奇跡發生地,處處綻放出一種勃勃的生機。
日前,記者來到了深圳市南山區,切身感受南山的教育信息化的進程與路徑。這里作為深圳市的科教核心區,教育科技資源云集,近幾年在全市創立了多個“率先”。
如率先在全市提出“一官兩員兩師”的教育信息化隊伍建設模式,“一官”指的是學校的首席信息官(信息中心主任),“兩員”是校級應用系統管理員和校級網絡管理員,“兩師”指的是教育技術名師和學科技術導師。
“率先”的背后,具體的變化是怎么發生的?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對記者表示,早在1992年,南山即明確提出“教育現代化工程”,信息化建設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幾年,南山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為打造教育“南山質量”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五年南山新辦20所學校,在學校總量中占比很大,只有辦好了,南山教育整體水平才能提高。所以,他們提出了新校“辦一所優一所”的目標,采取的多項措施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重組教育,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同時大力發展創新教育,實現新校的跨越式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南山,教育技術與創新教育成為了新校超速發展強有力的引擎。
智慧教育環境:“未來教室”成為標配
記者在南山區信息中心的監控大屏上,一眼就能看到全區的網絡架構、運行狀態及各種數據分析,同時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學校的教室,老師在課堂上的狀態,學生的互動,以及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完全沒有死角。
“南山在全市率先建設無線城域網,實現‘雙網’全覆蓋”,據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余耀賢介紹,校際之間實現一個賬號無縫漫游,區內所有公、民辦學校、公辦幼兒園均實現統一的互聯網出口、統一的安全防侵害、統一的上網行為審計和統一的中心監控管理。這樣,一旦哪個學校受到了網絡安全攻擊,在指揮中心大平臺上就能及時處理。減輕了學校的負擔,又便于全區及時調配力量進行處理。
在南山區蛇口育才教育集團第四小學,校長陳顯平把記者帶到一個教室,乍一看并沒有什么不同,也看不到有什么現代化的裝備,但是一坐下來,就感覺到了環境的寬松與舒適。原來,空間布置把平板電腦等教學設備放進了充電柜,把更大的創客空間讓給了學生。“目前的空氣凈化系統把PM2.5值壓到了最低,墻壁也經過了特殊處理,把噪音隔絕在教室外面,便于師生們在此充分交流。”陳顯平介紹說。
目前,“未來教室”成為南山學校的標配。未來教室建設是從三個導向來推進的,包括:對普通教室進行未來學習改造;對功能室進行數字化改造;建設創新實驗室。南山區從2014年起,連續六年投入4500萬元導向性資金,引導學校開展未來教室建設。到目前為止,全區已建設六批共113間未來教室,“未來教室”成為每一所學校的標配。
課題引領項目驅動:“1+1+N”打造信息化2.0
南山區2016年開始培養學科技術導師與教育技術名師等兩支隊伍,實施教育信息化“1+1+N”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即一名學科教學名師、配一名學科技術導師或一名教育技術名師,帶N名學科教師,組織一個在線名師工作室,開展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研究,解決了技術與業務“兩張皮”的問題。
在應用創新方面,南山區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模式主要是利用“課題引領、項目驅動、校際聯盟”合作方式。每一個五年規劃期間,信息中心都立項一個全區性研究課題,帶動學校參與子課題研究,并結合區域信息化發展需求引進一些全國成熟的創新應用項目,由學校自主選擇申報,教育局給予科研經費支持。同時將參與同一個項目研究的學校成立項目協作體或聯盟,共同參與校際交流研討。
“十三五”期間,南山從全國遴選了北師大何克抗教授團隊的“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試驗”、首都師大王陸教授團隊的“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陜西師大張文蘭教授團隊的“面向核心素養培養的國家課程項目式重構研究”等5個創新應用項目,一共有61所學校參與研究,每個項目帶領一批學校,形成聯盟校,解決一線研究缺乏系統性與深層性等問題,使一線教師的研究可以深入到課堂變革。
在南山區向南小學,教師們以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試驗項目為基礎,堅持16年,構建以個人平板終端和智慧教育平臺為載體的學習環境,開展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研究。全過程優化教與學的各個環節,打破了時空和教材的局限,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孩子們真正愛上學習。南山區港灣小學在教育幫扶中,通過網絡向河南、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貧困地區輸送優質課程資源,港灣小學走出來的“深圳年度教師”楊征,利用網絡讓邊遠地區的孩子和港灣生同步上課學習,通過網絡聯通愛,傳播智慧,精準幫扶,攜手發展。
記者了解到,南山區還結合未來教育的理念,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習能力,開創了一系列特色項目。如在深圳市首創區域少年創新院,在下屬學校創建41間分院,目前培養出31名“南山少年創新院小院士”,121名“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南山原創“校園No.1”網上競技平臺,推出六大學力考級,涵蓋目視力、注意力、專注力、洞察力、記憶力和計算力;搭建深圳市首個“南山慕課平臺”,全部課程都是南山本地名師自主開發與建設,目前面向教師開設了281個教學班,選課達4.56萬人次,提供學時總數達57.28萬。
教育評價:提升智能環境下的教育治理能力
“大數據如何助力學校卓越治理?如何讓教師的核心利益與核心素養、專業能力緊密關聯?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分配,杜絕主觀人為因素,讓大家信服?”南山珠光小學校長王春平用行動回答了設問。近幾年,珠光小學嘗試將教師年度考核等工作由過去的教師投票表決過渡到用數據說話,讓冷冰冰的數據變得溫暖起來。這樣,考核的層級下放了,校長的考評壓力減輕了,老師們的滿意度高了,管理做到真正有效了。
南山區先后被評為廣東省第一個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典范區域、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區域綜合應用優秀試點區”,教育現代化水平位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未來已來,擁抱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未來。南山區以信息化推動未來教育變革,引領未來學校創新,通過構建智慧教育城區,促進教育的創新、優質、均衡發展,在教育現代化的征程中爭當先行示范區。
南山教育的未來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