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邊疆講臺實現更大人生價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30多名援建教師的奮斗故事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7月11日 09:16教育裝備網
“在這里,因為被需要,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日前,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記者見到了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副教授趙菊娣。作為一名援建教師,她的一番話道出了教育部直屬高校30多名援建教師的共同心聲。
2016年9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啟用。為支持克拉瑪依校區發展,2017年教育部決定將克拉瑪依校區建設納入援疆計劃,組織教育部直屬高校對口支援克拉瑪依校區建設,在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2018年8月,趙菊娣從上海來到了萬里之外的新疆克拉瑪依。
同趙菊娣一樣,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河海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共1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的30多名援建教師,陸續站上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的講臺,為學校發展無私奉獻著自己的才華和智慧。
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工程制圖課被學生戲稱為‘頭疼幾何’,如何教好這邊的學生,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趙菊娣說,“我采用的辦法是‘看學生下單’,因材施教。”
從華東理工大學來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趙菊娣特地帶了幾張前輩的手繪圖。“第一步,我想讓學生對工程制圖課感興趣。”趙菊娣說。
當趙菊娣在課堂上把從上海帶來的手繪圖展示給學生們的時候,他們發出了陣陣驚嘆,“沒想到手工可以繪制出這么逼真的工程圖”。
趙菊娣順勢引導學生了解前輩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她告訴學生,如今時代發展了,有計算機等先進設備了,學好工程制圖不再困難,鼓勵學生一定要有信心學好這門課程。
和上海的學生相比,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的學生有自己的特點,趙菊娣有針對性地轉化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
批改作業,趙菊娣格外認真仔細。在批改“計算機繪圖”作業時,有時候要與學生郵件往復七八次,直到達到滿意為止。“我對學生的要求沒有降低,在要求學生使用工程師語言等方面,從不打半點折扣,這樣做有利于學生養成規范。”趙菊娣說。
傳幫帶,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
30多名來自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援建教師,把傳幫帶當地年輕教師作為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他們精心培養、悉心指導,使得一大批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這是我們團隊剛剛獲批的一個項目,克拉瑪依校區的一些年輕教師都參與進來。”采訪時,來自中央財經大學的講師吳江,拿出一本項目書說。
“能夠從零開始,幫助建設經濟學系和經濟學專業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更是責任。”吳江將援建工作當作一項事業全情投入,在開展學科建設等工作時,一直鼓勵年輕教師參與其中。
此外,通過構建學術發展共同體,建立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分享機制,吳江引導教師關注專業領域學術發展前沿,搭建個人展示平臺,碰撞出學術火花。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教師陳可悅在吳江的引領下,正準備圍繞“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方向,撰寫兩篇前沿文章。“對年輕教師來說,這既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成長。”吳江說。
侯俊霞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年8月,她來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承擔校區英語公共課的教學任務。
克拉瑪依校區英語教研組大部分是年輕教師,在每周集體備課時,侯俊霞總會對年輕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意見,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授給他們。
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侯俊霞將教室內的桌椅板凳重新規劃放置,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這一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侯俊霞的這些教學方法,對年輕教師影響很大,不少人借鑒創新后,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改善。
站好講臺,讓人生更有意義和價值
2018年秋季學期,對口援建高校派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工作的23名教師,開設了45門專業課程,累計承擔了1826學時的教學任務。2019年春季學期,派到克拉瑪依校區的教師開設了33門課程。
劉丹在克拉瑪依的課時比在中國政法大學多了30多節。“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初心,也是職責和使命,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要發揚主人翁精神把講臺站好,不能因為是來援建的,就把自己當客人。”劉丹說。
教學樓里,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閆洪波的身影,肩負著俄語專業大一新生的教學工作,年近60歲的他,以“勤勉”二字為后輩樹立了榜樣。閆洪波經常邀請學生去家里吃飯,改善伙食,做飯時,學生們在一旁朗讀課文,他時不時糾正讀音。
上海和新疆有兩小時時差。雖然來克拉瑪依快滿一年了,但趙菊娣還是沒有把時差倒過來。
“我的作息習慣還是上海的,早上醒得早,我就到校園里跑跑步,查查資料,備備課,感覺每天多出了兩個小時時間。”趙菊娣說。她的課時量比在華東理工大學任教時要多,雖然辛苦,但趙菊娣覺得值得。到新疆克拉瑪依參加援建工作,是她人生中一段特別的經歷,很有意義和價值。
“校區建設初期,我們設置了覆蓋石油行業全產業鏈發展需要的專業,也開設了西部尤其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信息類、經濟管理類等專業。開辦初期,校區的師資隊伍建設面臨較大困難。”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管委會副主任肖磊說,“援建計劃實施以來,一批接一批教師來到這里,緩解了我們師資的短缺。他們的無私付出為校區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