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守住校外線上培訓的底線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7月17日 09:14教育裝備網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提出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對全國校外線上培訓及機構的備案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國統一、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學監管、培訓有序開展、學生自主選擇的格局。這是國家層面頒布的第一個專門針對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的規范性文件。
《實施意見》提出了實施備案審查制度,健全監管機制,探索“互聯網+監管”機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多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搭建在線輔導免費服務平臺,遴選資質優良教師為中小學生服務等措施。這些措施旨在鞏固校外培訓治理專項行動的成果,進一步規范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外學業負擔,以便充分發揮校內與校外教育的協同育人作用,促進中小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校外培訓從線下開始向線上迅速發展,線上培訓成為了校外教育主途徑之一。部分不合格的培訓機構把線下培訓“搬到了線上”,試圖躲過國家監管。目前國內相關行業存在大量不規范行為,有的培訓平臺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游戲等內容;有的培訓內容以應試為導向,超標超前,不符合教育規律;學科類培訓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學能力;有的培訓預付費過高、合理退費難,用戶消費風險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校外線上培訓質量、增加了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規范,如果說2018年初至2019年中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是規范校外教育的“1.0版本”,而針對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則是“2.0版本”。
為更好地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應該重點做好校外線上培訓的準入門檻與培訓質量、過程監管與問責考核、政府公共服務與行業自律等工作。
嚴把準入門檻,加強校外線上培訓的規范性。相關機構應取得工商、網信、公安等部門頒發的“入門證”與“合格證”,確保手續完備與運營的合法性、規范化,杜絕“無證經營”等現象。確保培訓質量,保證校外線上培訓的專業性。培訓機構應取得教育部門及其指導下的相關教育專業協會與機構頒發的“質優證”,確保教學內容及其實施的科學性、專業化。不僅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教學方法的適切性,更要杜絕“超越國家課程標準授課”等現象。
重視統一平臺建設,確保平臺的專業化與公益性。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要依托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融合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反饋與應用功能,重視線上培訓數據全渠道收集、多角度分析、歷時性比較、可視化呈現,確保能對校外線上培訓進行全程管理、實時監管、全面監控。平臺建設應該“統一建設、多方使用”,即由教育部負責平臺建設、維護、運營,避免重復建設;根據不同用戶需求,分別賦予教育行政部門監管與管理等功能,賦予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上傳備案材料與教學資源等功能,賦予學生與家長查閱教學資源等功能。
加強外部監管、促進行業自律。強化問責考核,保證校外線上培訓規范行動落到實處、權責分明。要把相關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并對責任落實不明確、措施實施不到位等“懶政”行為進行問責追責。基于線上培訓的特殊性,建議成立包括教育、網信、廣電、信息、公安等部門的線上培訓聯合工作小組,確保校外線上培訓的合法運營與規范服務。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校外線上培訓“底線清單”,規范機構培訓行為,并據此確立“黑白名單”,實施分類管理。另外,應該建立與完善行業協會制度,敦促校外線上培訓機構自覺自查,鼓勵培訓機構互相學習、互相監督。建議設立線上培訓機構“自查自糾清單”,對標規范自身培訓行為。
從發展趨勢看,校外線上培訓的規范化是現階段的基本要求,而高質量應該是下一階段的新要求。要意識到融線上線下一體的混合式學習方式等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對未來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線上培訓這件事情上,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但也必須守住底線。
(作者系曲阜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