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閹分班”不妨試一試
http://www.10keji.com2019年09月05日 09:54教育裝備網
近日,成都某學校讓老師、家長“抓閹分班”引發社會熱議。開班典禮上,家長們先根據孩子性別、年級到指定抽簽處依次抓鬮,決定孩子在哪個班級。隨后,8名一年級班主任和2名二年級班主任相繼登臺,抓鬮決定成為哪個班級的班主任。
從上至下,三令五申,要求學生入學實行隨機平行分班。然而,仍有學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以學生考試成績為依據分班,或設置重點班,或設置實驗班,或設置特長班……變相設置快慢班,導致許多學生享受不到公平教育,影響了學校聲譽。在這樣的背景下,采用抓閹的方式分班,凸顯了學校追求教育公平的情懷。
公平性是抓閹的顯著特點,機會面前,人人平等。除了公平性外,抓閹還具有趣味性、參與性、不確定性等特點。所以,在現代社會,采用抓閹這一原始方式分班仍然是一種時尚,有時比采取電腦派位、隨機抽簽的方式均衡分班,更受家長青睞。
抓閹分班,雖然有點俗,但意義并不俗,可以產生抓閹效應。除了可以確定學生在哪個班級就讀、與哪些老師和學生結緣外,還可以溢出更多價值。
一方面,抓閹分班是向老師提出要求,請老師們守住一個底線——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每位老師都是責任人。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守住的底線。可以說,抓閹分班,是學校促進教育公平的啟動儀式。
另一方面,抓閹分班是向家長表明一種態度:學校從分班開始就堅守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底線。家校關系向來比較微妙,一些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缺乏足夠的信任。在這種環境下,抓閹分班是看得見的公平。而家長的參與度高,正好契合了其心愿。家長在參與過程中,可以親身感受到分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見證了學校追求教育公平的信心和決心,會對學校充滿信任,對實現教育公平充滿期待,這無疑有助于家校關系的改善。
(作者系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