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均衡“優”在何處
http://www.10keji.com2019年10月17日 14:57教育裝備網
近日,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啟動現場會在浙江省海鹽縣召開,開啟了我國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的新步伐,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作出系統部署。2013年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工作正式啟動,經過6年來的不懈努力,2018年全國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的比例已達到92.7%(按計劃,到2020年,全國95%以上的縣級單位要通過國家認定)。可見,在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目標即將實現的歷史節點上,國家樹立起“縣域優質均衡”發展的新目標,這既是對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績的肯定,又是對新時代義務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優質均衡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新階段,有著不同于基本均衡的特質,那么,如何認定優質均衡?“優”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優質均衡指標的制定層級更高。基本均衡時期是由省(區、市)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規定的國家標準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評估實施辦法和評估標準,報國家教育督導團審核后實施。而優質均衡的指標和標準全部由國家層級統一制定,關閉了向地方開放的“門檻”評估,且要求校校達標、項項達標,明確全國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程度須達到統一的高標準。
優質均衡強調與基本均衡的持續相關性。如申報縣須達到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認定三年以上,申報前三年未發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規定指標不達標現象。優質均衡評估認定還要求申報縣不能存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如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或嚴重違法違紀違規事件、“校鬧”事件等。
優質均衡指標審核方式方法更嚴格。優質均衡審核評估增加了網上評估環節,要求申報縣在“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評估系統”中上傳申報數據和佐證資料,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專家分別對“資源配置、師資隊伍、行政管理、教育質量”四個方面開展網評。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根據專家網評結果,對不予達標事項和不確定事項生成“實地核查重點事項清單”,在實地核查時評估專家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核查一些重點事項。
優質均衡更加關注義務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高。優質均衡評估納入縣域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平、學生學業質量、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等能夠直接反映教育質量、能夠操作的指標。既強調了義務教育的機會均等性和全納性,不因家庭背景、個人稟賦等原因改變適齡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又強調了義務教育要堅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五育”并舉,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另外,優質均衡發展評估突出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涉及“教師”的指標共10+1項,占指標數量的1/3,對于教師培養培訓、教師待遇保障、教師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以達到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拓展教師職業發展空間、提高教師收入水平、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等目標。
優質均衡更加關注社會認可角度。基本均衡評估時開展的群眾滿意度調查,其結果僅作為評估認定的參考項。優質均衡評估明確提出社會認可度須達到85%以上,否則不予通過。調查的內容則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所關心的教育事項。另外,在實地核查中,加入了隨機訪談的環節,核查組專家能夠真正聽到家長、學生、一線校長和教師的心聲。
當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已啟動,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大幕已拉開,我國義務教育將整體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均衡不斷邁進,相信優質均衡的教育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題部博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