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餐資金安全不容有失
http://www.10keji.com2019年10月24日 09:37教育裝備網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下發通知,要求開展截留克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專項整治工作。通知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財政、發展改革、審計等部門立即開展一次全面排查整改;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發動教師、學生、家長、供餐企業提供問題線索;逐一建立問題臺賬,制定整改方案,確保舉報一項、落實一項,排查一項、整改一項,嚴肅懲處。
截至2018年底,我國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讓3700萬名農村學生吃上免費營養餐。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資金安全一直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教育部也反復提出要確保資金安全,讓每一分錢都“吃”到孩子們嘴里。2013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建立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全國聯網,保證每一個享受補助的學生不被遺漏,每一筆補助資金不被冒領;并指出,任何人都不能打孩子的主意,要讓那些從孩子嘴里搶食的人身敗名裂。
但從現實情況看,一些地方挪用、拖欠、擠占、截留營養餐補助資金的問題,還是時有發生。比如,2015年,湖北省審計部門發現,一些地方擠占挪用和虛報多報營養餐專項資金4647.63萬元。營養餐補助資金被截留克扣,一是因為涉及的部門比較多,資金層層撥付,一旦放松監管,某一個環節就可能打營養餐的主意;二是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中,地方沒有配套資金,把本應用于給孩子營養餐的資金用于支付運營成本,如食堂員工工資等。
因此,要確保營養改善計劃的資金安全,就必須建立長效機制。筆者建議,要引入家長和社會監督,此次專項整治工作就提出,要“發動教師、學生、家長、供餐企業提供問題線索”。事實上,僅靠教育、財政、發展改革、審計等部門對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進行監管是不夠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財政等部門都是利益相關方,有的截留、克扣就發生在他們身上。要讓營養改善計劃的每一分錢都“吃”進孩子嘴里,需要有一本透明賬本。而要做到賬本透明,就應該公開營養改善計劃的財務信息,接受家長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同時,有必要利用數字支付技術,調整財政轉移支付經費的支付方式,不再層層撥付,而是直接撥付到學校賬號。除了營養改善計劃經費存在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之外,幾乎所有財政轉移支付經費都存在類似問題,這是層層撥付必然會存在的問題,所謂“雁過拔毛”。另外,層層撥付還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地方有關部門以撥付經費為名干預學校辦學的問題。隨著數字支付技術的成熟,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完全可以直接打進學校的賬號,這就減少了支付的環節,提高了支付效率,也避免被中間環節截留、克扣。2014年,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實現全國聯網,利用這一學籍信息系統,完全可以做到點對點直接支付到學校賬號。
還需要注意的是,要讓營養改善計劃的每一分錢,都“吃”進孩子嘴里,這是不包含運營成本的,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運營資金,就可能發生把營養改善計劃的錢,截留部分用于建學校的食堂、支付食堂員工工資的問題。為此,必須從營養改善計劃的具體實施出發,解決配套資金問題。此次專項整治工作明確將因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增加的運營成本、學校食堂聘用人員工資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予以保障,這就意味著,地方財政是否有相應配套經費,也屬于整治范疇。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