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研究生拖欠學費要分類施策
http://www.10keji.com2019年12月17日 09:29教育裝備網
近日,《光明日報》報道了“研究生惡意拖欠學費”一事,指出有的高校涉及學生數以千計,欠費總額超過4000萬元。其實,早在2007年就有相關報道,當時不少高校被拖欠學費,有的上千萬元、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由此可見,學生拖欠學費的問題的確算不上新鮮事物,但卻成為了困擾部分高校正常運行、影響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問題。
在高等教育活動走向市場的進程中,公辦高校學費管理走過了由“單軌制”到“雙軌制”,從免學費、低學費到合理定價學費的歷程。現如今,學生學費收入已成為不少高校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財政撥款不足的問題。對于一些高校而言,上千萬的學費收入會直接影響學校的正常運行。
研究生教育作為準公共產品,其學費定價過程是政府機制、市場機制、教育培養成本等多場耦合的結果。研究生學費制度體現國家意志,包括系列由公共部門制定并強制實施的學費定價、收取、支出、監管等相關法律法規、條例辦法、方法規程及有關規定。故從法理上講,按規定繳納學費是學生應盡的義務,未按學校規定繳納學費的,不予辦理注冊手續。可以講,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是治理高校學生在校期間拖欠學費問題的有力法理依據。
研究生拖欠學費一事,絕非一個簡單的“硬性強制”所能完滿解決的。出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公共收益屬性的考慮,我們還是非常有必要對“惡意”一詞做出準確界定。研究生拖欠學費的原因可謂各式各樣,其中相當一部分研究生確系家庭經濟困難所致。對此,高校須完善多元化籌資與人性化制度機制保障,增強自身“造血”功能,通過校辦產業、社會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校友捐贈等多種形式,從外界獲取更多教育資助,建立覆蓋面廣、額度標準高的獎助學金和助貸補政策體系。當然,也有因他事臨時挪用學費而不得不選擇遲交、緩交,以及迫于個人臉面情面不好向家人開口要錢等現象,高校須通過全方位教育引導和多方督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廣泛動員家庭、校內相關職能部門、院系、導師、輔導員、學生干部等多方力量協同催繳。
事實上,也的確存在一定數量的研究生,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個人也有支付能力,但卻罔顧契約精神,置誠信大義于不顧,主觀故意甘當“討債”對象,屬于惡意拖欠學費行為。對于這樣一批研究生,在據實摸排清楚的基礎之上,當以德為先,正面批評教育,講明政策、說清利害,留置出一定的時間和機會給其補救完成繳費的機會。對那些經多次明確告知仍不管不問的研究生,高校當嚴格執規執紀,拿起法律武器強力回應懲治惡意行為。
在人力資本理論和公共產品理論基礎上,著名教育經濟學家約翰·斯通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并提出“學費是高等教育成本價格補償”的主張。研究生依照法律規定及時繳納學費,這是一份“法理”意義上的經濟契約,但更應該看到的是,這還是一種“德治”意義上的誠信與善治。作為一名接受高層次教育的研究生,理當從主動繳納學費、競爭贏取獎助學金過程中,體現出成本分擔責任,與導師、同學校達成一種和諧共生的內在契約,共同體悟“立德立言立行便是最大價值”的本真體驗。
當然,一定程度上講,學費政策與制度的執行效果,也會受到研究生對高等教育服務產品認同程度的影響,這本身也是對教育服務質量的一種信號反饋。故而,高校以其自身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高質量發展與內涵建設、一流的育人理念與水準,也是靶向治理學費收繳問題的應對良策。
(作者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