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課涵養青年的責任擔當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2月28日 09:22教育裝備網
眼下,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致力于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國各地高校也積極行動,紛紛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與創新。
這一方面是落實教育部關于“運用好疫情防控的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向學生講授好屬于思政課的有關內容”的要求。嚴峻的疫情形勢下,教育部對線上教學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教到學生學,從學習過程管理到學習效果考核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對線上教學與常規開學銜接等也作出了部署。應該說,這些措施對于持續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形成戰勝疫情的民族精神合力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在此階段加強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也是抓住思政課立德樹人、為未來蓄力、為民族鑄魂的重要契機,在凝聚共識匯聚合力上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是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解決的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在當前特殊的背景下,通過見證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同舟共濟阻擊疫情的堅決信心和精準施策,通過了解一線醫護人員與志愿者的義無反顧與無私奉獻、海內外同胞的積極行動和磅礴大愛,通過感受各行各業上下一心、協力戰“疫”的同仇敵愾和堅定意志,能有效培育廣大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使他們成為在國家需要時勇于堅定地站在一線、干在一線、扎根一線的有志青年。
當下形勢也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做好思想引領和精神激勵,他們在“空中課堂”中也的確有所作為、大有可為。就像報道中所指出的,他們雖然不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但在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的第一線。在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思想戰場上,他們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激勵作用,他們用多種方式打造有思想含量有現實意義的思政課。而且,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生動素材,廣大思政課教師有責任也有能力講授好全國上下一心竭力抗“疫”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
在這一特殊時期不斷改革創新思政課教學,教育引導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四個自信”,也便做到了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提升思政課的價值內涵,涵養青年的奮斗精神和高尚情懷。相對而言,在抗“疫”過程中諸如哄抬物價、敷衍塞責、頤指氣使等負面案例,其實也可以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對比之下更可見“最美逆行者”的偉大胸襟和高尚情懷,更可見我們黨和政府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時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果敢決絕。
從全國來看,許多高校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上好思政課,是一個可喜的好現象。不管是組織專家錄制疫情防控特別電視節目,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師資優勢,組織各領域知名專家打造“形勢與政策”課,還是充分發揮媒體平臺作用,開辟專題邀請高校思政課名師做客廣播電視臺“戰疫情”欄目,講述防疫抗疫中的感人故事,都體現了思政課在內容和形式上的靈活性、延展性,在思想引領和培育時代新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無聲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疫情阻擊戰進入關鍵階段,讓“空中課堂”成為育人新陣地,要將思政和課程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要將授課重心放在引導學生關注疫情現實,提升愛國主義精神,堅定抗擊疫情必勝信心上;要多講真話、實話、心里話,激發學生為國學習、為國分憂的熱情,培養他們胸懷天下的情懷、堅韌不拔的精神。通過情感共鳴,讓大學生產生向上向善的情懷和見賢思齊的自覺;通過身邊榜樣,讓大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際行動;通過社會實踐,讓大學生不斷了解自己,深入社會,認識國情。
越是時艱越見真情,在舉國抗“疫”的時刻,高校思政課扮演著鼓舞人心、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角色。上好了這一課,能激發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在他們心里沉淀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上好了這一課,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更有益于建設一個強大而自信的中國。當青年大學生主動以社會為平臺,以奉獻為宗旨,關注他人、關注變革、關注世界,自覺將個人奮斗納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戰勝疫情自是指日可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必可期。
(作者系渤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