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招生計劃延續彰顯制度關懷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5月14日 10:08教育裝備網
近日,教育部對2020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結合農村和貧困地區實際及疫情防控情況,以及根據高考時間推遲一個月的安排,確保專項計劃招生工作安全平穩實施;并特別強調,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國家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的貧困縣脫貧后2020年仍可繼續享受國家專項計劃政策。
國家專項計劃是招生學校為中央部門高校和各省(區、市)所屬重點高校,定向招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學生的一種扶貧計劃,與高校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合稱高考三大專項計劃。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并且鼓勵學生畢業后回貧困地區就業創業或服務,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自2012年實施以來,專項計劃取得了積極成效,累計錄取學生近60萬人,令高校農村學生占比得到明顯提升。而今年專項計劃的平穩實施與延續在特殊背景下更有著特殊意義,彰顯出政策穩定性和制度關懷。
今年的一個特殊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影響,讓很多常規的工作安排充滿了不確定性。盡管如今疫情整體得到控制,但所帶來的影響顯然沒有那么快消失。尤其是教育領域,疫情期間基本所有學校停學,高考也推遲一個月舉行,這對廣大高考學生的影響是普遍性的,而對于很多處于相對不利教育條件的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而言可能影響更大。因此,今年這項計劃仍能得到平穩延續實施,對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而言是很大的福音。尤其是教育部強調要針對農村地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招生宣傳,為考生提供政策解讀和咨詢指導,從各個環節努力保障制度實施的實效。這標志著我國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在特殊時期依然在穩步有效推進,更顯示了國家對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制度關懷。疫情的發生,并沒有打亂國家對貧困學生群體的幫扶,并讓他們一如既往地享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機遇和希望。
今年的另一特殊背景是迎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越來越多的國家級貧困縣已經或即將迎來脫貧“摘帽”。社會大眾尤其是相關地區的人士很關心的是,國家專項計劃政策是否會在2020年發生變化?教育部的有關部署無疑給相關群體吃了一顆定心丸。以國家專項計劃為首的三大計劃實施多年,已經初步建立起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應當珍惜和維護其制度效果。有的地方也曾出現過一些短期化、形式化、政績化的教育扶貧現象,影響了精準扶貧的實效性。因此,政策實施的持續性和長效性很重要,決策者既要有情懷也要有胸懷。而且教育貧困和經濟貧困既有聯系又不等同,教育貧困更具有一種滯后性,比如很多貧困地區“摘帽”之后,只是經濟上相對向好,但是教育可能在一段時期都還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況。而且,若教育貧困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也很可能會導致脫貧戶再度返貧。因此,貧困地區即便在脫貧“摘帽”之后,還需要持續的政策關注和支持,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為推進教育均衡,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采取了補償性正義的原則,主張根據不同地區或人群的歷史、文化、經濟差異有一定偏向地制定教育政策或進行宏觀調控,以保證相對公平的結果。以國家專項計劃為主的三大計劃,也屬于一種補償性正義原則的教育政策,實施以來較好地推進了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均衡。根據第三方評估顯示,專項計劃得到多方認可,高校滿意率為80%、學生滿意率為90%、地方滿意率為100%。可以說,專項計劃既符合國際通則,也有中國特色。“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整體實現脫貧攻堅后這項政策也許會與時俱進作出調整,但助力教育均衡的制度關懷不應改變,讓更多農村學子獲得夢想騰飛機會的制度胸懷也不應改變。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