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群組莫對詐騙不設防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5月15日 09:51教育裝備網
目前,我國復學復課的學生總數超過1億,其他學生也將陸續返校。而在復學復課的關頭,一些騙子也找到了可乘之機,“班級群返學詐騙”案件近期高發。在江蘇泰州、河南南陽、江西贛州等多地,已有多名學生家長被騙,甚至有班級集體中招。
原本是教師為了加強與家長溝通而建的群,怎么成了家長上當的“陷阱”?原來,騙子在QQ內以“班級群”“通知群”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冒充家長申請入群,先潛伏在群內觀察老師的活動規律,找到老師上課或不在線的時間差,再克隆老師的頭像和昵稱,以老師的口吻發布收學費、資料費、英語輔導班報名費等交費信息。不少家長看到是“老師”發布的信息,名字和頭像也對得上,便不假思索地掃碼轉賬。等到真老師上線時,騙子早已退群,逃之夭夭。
騙子之所以能夠輕松混入班級群,是由于不少班級群進群無門檻,無需任何身份驗證,這就給騙子實施詐騙提供了便利。由于QQ上可以直接通過關鍵詞搜索群組,成為這類詐騙的重災區。這也給班主任們提了個醒,務必要對班級群啟用入群驗證,嚴防陌生人入群;還需要盡快對群成員進行身份核查,對身份存疑的一律清除出群,從源頭上杜絕家長受騙的可能性,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因小失大。
其實,騙子的此類套路并不新奇。近年來,班級群里家長受騙的消息層出不窮。通過對比媒體此類的報道會發現,騙子使用的招數往往大同小異:有的直接在群內發布虛假信息、公然行騙;有的則以學生、老師名義添加家長為好友,向其索要培訓費;有的“通知”還喬裝打扮,用假電話、假公章、假銀行賬號把通知做得“有模有樣”……
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錢,不少家長向來格外爽快,這一點也常常被騙子們利用。因此,家長們要提高防范意識,尤其是在涉及錢的問題上多留個心眼,避免被收“智商稅”。首先,家長要清楚學校、教師的聯系方式,收到交費消息時,要聯系到學校或教師本人核實清楚。家長還應多熟悉了解相關教育政策,例如,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國家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針對老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遇到此類詐騙行為,家長若心中有數,便可快速做出甄別。對學校來說,也要暢通家校溝通渠道,便于家長咨詢。
此事也讓筆者想到了近來對“家長群眾生相”的調侃。有家長表示,家長群右上角永遠不滅的小紅點和“99+”的未讀消息“總讓人肝兒顫”。究其根本,還是要讓老師和家長回歸平等的關系,讓家長群真正成為家校溝通不可替代的橋梁,更好更安全地為學校、家長和學生服務。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