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控輟保學“清零”目標合力行動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6月05日 09:40教育裝備網
《中國青年報》報道,在近10年來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30多人未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山亭區人民檢察院遂針對此問題向職能部門發出“控輟保學”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在義務教育領域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確保適齡兒童全部接受義務教育。這一舉措有助于保障適齡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凝聚起全社會更加廣泛的教育共識,并且能從源頭上解決未成年人輟學引發的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控輟保學作為“兩不愁三保障”中“義務教育有保障”的底線目標之一,影響著脫貧攻堅任務的成效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底色。山亭區人民檢察院發出“控輟保學”檢察建議這種法律上的規范舉措是一種現實性制度安排,最終目的是強化公民接受教育的科學意識和自覺行動,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誠然,輟學現象幾乎是每個國家不可回避的現象。但是,實現全民學習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個國家建立強大人力資本的基礎。因此,控輟是一種底線思維,保學才是根本目的。
義務教育一端連接著兒童未來成長的命運軌跡,一端影響著民族發展的素質基礎。為保證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我國已就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作出系列重要部署,控輟保學工作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效。目前,各級政府和教育機構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控輟保學機制,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情感、法律等多種手段進行勸返,采取精準而扎實措施阻斷兒童失學輟學渠道。據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了1.8個百分點,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始終保持在99.9%以上。其中2019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非常接近國家確定的到2020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的發展目標,表明我國義務教育普及和鞏固水平持續提升,勸返復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最大程度上使義務教育全面覆蓋每一名適齡兒童。
然而,統計數據的每個百分點背后都是成千上萬的家庭及其子女,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可能身處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島地區。在義務教育輟學人數逐年下降的背景下,這些地區局部地出現個別適齡兒童輟學、棄學行為。當大多數人都在關注如何“有學上、上好學”的問題時,一部分中小學生卻仍面臨著“上不好學、不愿意上學”的問題。不可否認,這與家庭狀況、地理環境、社會觀念和兒童學習能力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再加上有些地區的學校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師資保障不到位等教育因素,導致輟學問題存在程度有別、偶有反復的狀態。
在知識經濟時代,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一個孩子一旦輟學,其未來的命運便面臨更多坎坷與競爭壓力,甚至有可能在社會階層流動中處于不利和被動地位。做好控輟保學,就在于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縮小教育機會不平等,給后進者一條迎頭趕上之路。令人欣慰的是,許多孩子原本家境貧寒、成績不佳,但堅持完成學業,最終憑借基本學識掌握一技之長。
因此,要實現義務教育保障目標,保證每一名兒童有學上、上得起學乃至上好學,從根本上講,關鍵還在于不斷優化教育資源供需結構、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一方面,以合理的教育供給滿足多元化教育需求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前提。針對不同類型輟學對象的學習訴求,提供更加適宜、靈活多樣的公共教育資源以分類施教,增強學校教育吸引力,徹底消除輟學的教育性因素。另一方面,做好保學工作,讓兒童“留得住,學得好”,還需加快完善家長、社會與學校協同育人的系統性網絡。畢竟控輟保學是一項涉及面很廣、處理過程復雜的群眾工作,既要教育系統內部“給力”,也需全社會各方力量“合力”。
(作者系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