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規章制度為教育護航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6月15日 10:22教育裝備網
上周,北京市教委聯合多部門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引發熱議。之所以如此,是《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明確9種“校鬧”的具體行為,在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門明確的8種“校鬧”行為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完善。
北京的做法應該說在全國具有創新性,如校方責任險制度明確在事故賠償方面,“以保險公司實施保險賠付為基本保障手段”,強調相關保險公司應盡早介入,積極參與協商和調解。制度上的明確,勢必讓各教育主體面對意外事故時不至于無處下手,無法應對,而是有據可查,有法可依,切實解決了學校與家庭的后顧之憂。
進入信息時代,社會經濟、科技快速發展,帶動著文化、教育等領域也出現了許多新氣象,如云招聘、云就業、云畢業等,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例如,對于出于個人私利目的的網絡造謠傳謠等行為,一些地方并無明確而細致的治理方案,給教育帶來諸多困擾。不久前,廣州某小學女孩遭老師體罰吐血事件的輿論反轉,就引發一片嘩然。經當地警方核實,事實是發貼人劉某故意編造虛假信息,通過注冊微博、微信賬號方式冒用其他家長身份惡意散布傳播,并雇請人員進行網絡炒作,目的就是為了迫使學校開除老師、索要賠償。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所增加的第9種“校鬧”行為,即是“蓄意進行不實報道或者制造、散布謠言”。因此,根據教育內部和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及時為慢半拍的規章制度“打補丁”,對教育健康發展而言是一種必要之舉。有了相關規定,處理所謂的新情況就不再無法可依。從現實來看,隨著我國教育發展逐漸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有必要系統思維、全面審視、細心梳理,查漏補缺,以防患于未然,為教育保駕護航。
實際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5G時代的到來、電子媒介在家庭的普及和在學校的廣泛應用,都使得教育不僅在教與學、校內與校外的合作方式上發生巨大變化,也對傳統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親子關系等帶來沖擊與挑戰。這些變化促使學校教育加強師資培訓、改善管理理念,家庭教育更新觀念、嘗試新的教育方法,也倒逼教育領域的規章制度要始終走在前面,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在這一點上,教育主管部門的行動值得點贊。據媒體報道,近幾年,我國出現了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后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情況,教育公平由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對此,教育部予以高度重視,日前發布《教育部關于規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本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11月16日發布的相關文件同時廢止。有了新規,想必即使有人想走“捷徑”也無路可走。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亦在積極行動,主動應對各種教育新問題。據媒體報道,前幾天,河南鄭州某高校多名學生向媒體反映,學校近兩萬名學生個人信息被泄露,以表格的形式在社交平臺上流傳。報道顯示,近兩萬名學生的名字、身份證號、年齡、專業甚至宿舍門牌號等,基本上真實準確。這些隱私信息的四處傳播,讓他們被動陷入“裸奔”之狀態。對于此類現象,陜西省教育廳率先行動,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的通知,明確要求教育系統嚴格控制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敏感信息收集,原則上不采集未成年人的人臉、指紋等生物識別信息。學校收集產生的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不得用于商業用途。
教育治理固然離不開人治與法治的有效結合,但法治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經常梳理各項與教育有關的規章制度,使其跟得上社會發展,及時應對各種變動、變化、變數,以促進每個孩子健康成長和及早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多站在學校更好立德樹人、教師教書育人的角度未雨綢繆。這既是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全面推進依法治教的應有之義。做好這一點,教育便有了強健筋骨,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