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開渠道增強就業市場吸納能力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6月17日 09:16教育裝備網
在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影響下,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為此,從思想意識的層面看,在上要以“一把手工程”的擔當壓實領導責任,在下要以勞動意識開啟大學生就業的大門。從解決問題的具體層面看,廣開渠道,增強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才是根本措施。
增強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要多渠道促進畢業生就業,做好供給側改革。各地各高校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層項目,聚力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就業創業。例如,復旦大學把選調生的抗疫一線故事制作成微課,以引導應屆畢業生積極奔赴基層,到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建功立業。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施返鄉創業能力提升行動,支持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力求以創業帶動就業。例如,北京市人社局提前半年完成2020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審核。在上海市,高校畢業生首次在滬創業可申請一次性8000元創業補貼。
從企業層面看,要勇于擔當。各級各地政府推出了社會保險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給予招聘畢業生的中小企業一定補貼等一系列措施,為舒緩企業經濟運轉難題托底。企業也要力盡所能,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就表態,公司今年不僅不裁員,還要再招5000名大學畢業生,贏得社會各方點贊。
從畢業生個體層面看,要奮發有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畢業生要善于運用自己的學識與智慧,充分利用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平臺,實現多元化就業。要善于利用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和各種創業平臺,積極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勇于“第一個吃螃蟹”。當下,“地攤經濟”遍地開花,大學畢業生應從中得到啟示,培養對市場的靈敏度、對創業的新認識。
此外,還要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各地各高校要針對畢業生群體開展征兵工作精準宣傳動員和重點征集。對于大學生來說,參軍入伍有許多機會,軍營散發著越來越濃的魅力。要加大高校畢業生補充教師隊伍力度,各地教育部門要挖潛創新,加強編制配備,招錄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學、幼兒園特別是急需教師的高中和幼兒園任教,落實應屆公費師范生全部入編入崗,以更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
增加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也有積極意義。今年教育部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主要向國家戰略和民生領域急需的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相關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傾斜,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傾斜。同時,擴大了普通高等學校專升本規模,主要由職業教育本科和應用型本科高校向產業升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專業招生,向電子信息類、生物醫學工程類和預防醫學、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傾斜。為此,要用好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鋪路搭橋,讓更多的大學生愿意到更高學府深造。
不久前,教育部等6部門共同開展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百日沖刺”行動,并發文要求各高校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持續提供就業服務,畢業生可將戶口和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擴大見習培訓規模,給予見習單位補貼支持,鼓勵留用見習生等,這些都是增強就業市場吸納能力的有力舉措。
總之,大家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應對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當作頭等大事,多方發力,千方百計把國家和家庭花巨資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當作寶貴的人力資源,讓每一名高校畢業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作為高校畢業生,不應為眼前暫時的困難嚇倒,而應練就危中見機的慧眼。
(作者系福建教育學院編審)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