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魄強健成為大學生標配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7月10日 10:26教育裝備網
畢業前夕,部分南開大學畢業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體質健康證書”。據媒體報道,今年共有2262名畢業生獲得南開大學“體質健康證書”,其中103人同時獲得“體魄強健畢業生”稱號,獲得者人數創歷年新高。截至2020年,四年來共有6187名本科學生獲得“體質健康證書”,其中共有263名本科學生同時獲得“南開大學體魄強健畢業生”,學生體育測試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當下的人們對健康問題空前關注,因此南開大學的做法一時引發輿論關注,不少網民點贊表示支持。有醫療專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多數人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樣動起來,青少年群體更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近年來,有關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新聞之所以經常引發關注,其現實背景在于當下青少年體質的現狀并不樂觀。為此,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想方設法推動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但實施過程有時并不順利。比如,有媒體報道,某大學曾引進了一款手機運動軟件,要求每名學生每學期必須完成120公里的跑步里程數,并打卡記錄,否則體育課成績不及格。沒想到的是,居然有學生花錢找人替跑。還有的高校為督促學生鍛煉,規定“體測不達標,不發畢業證”。部分學生對這類嚴格規定頗有微詞,其實體測的標準要求并不高。比如,在2014年發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大三大四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的及格成績分別為4分30秒和4分32秒。據專家解讀,其實這一要求較之前的標準已放寬很多,要達標并不需要學生具備多高的運動天賦或刻苦訓練,一般只需堅持參加必要的體育運動就可達到。問題在于,假如一個大學生基本不怎么進行體育鍛煉,想要達標自然有困難。相比之下,南開大學的做法帶來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就提升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而言,正向激勵法值得探索,有利于讓學生積極自發地動起來,并在學校形成熱愛鍛煉、崇尚運動的良好整體氛圍。
其實,每所學校或許都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或體質纖弱或性格慵懶,抑或癡迷于上網打游戲,總之就是不愛運動。對于這類學生,逆向鞭策法或許一時可以起到明顯效果,但當他們離開大學校園走上社會,脫離了有效約束之后,很容易把之前被“強制”的運動習慣拋到一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無論學校教育抑或家庭教育,找出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各種錯誤和缺陷并加以改正,是常見的教育思維,這也是逆向鞭策法的來源。這種思維對于促進青少年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成長多有裨益,但對于部分心理較為敏感脆弱、性格較為內向孤僻的青少年而言,糾錯式教育、逆向式鞭策可能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進而滋生抵觸情緒。相比較而言,正向激勵法通過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適當獎勵,可以不斷激發并強化受教育者的正向行為,并使之逐漸成為一種行為模式乃至養成習慣,這也屬于教育心理學中“賞識教育”的范疇。
基于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南開大學為畢業生頒發“體質健康證書”的出發點和理論依據。其他一些高校可以從南開大學的做法中汲取有益養分,結合本校實際,本著“一校一策”的務實態度,合理運用正向激勵法和逆向鞭策法,不斷改進和完善學校開展體育運動的指導思維和實踐方法,引導大學生真正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讓體魄強健成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標配,讓健康第一成為大學校園新風尚。如此一來,全面有效提升當代大學生體質就有可能打開新局面。畢業生們在離開校園之后,依然能夠感受到母校的教育為他們身體健康乃至職業發展帶來的長久滋養。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