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體驗恐怖游戲弊大于利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8月07日 11:33教育裝備網
近日,廣西南寧一名12歲的男孩和同學去玩密室逃脫游戲,被恐怖的游戲情節嚇到。經診斷其為驚嚇過度,在住院治療4天,經接受心理治療后,男孩才慢慢走出心理陰影。
恐怖游戲中密閉的空間、逼真的場景、解密通關等要素不僅受到了成年人的追捧,也獲得了不少未成年人的喜愛。然而,對于一部分人是美食,對于另一部分人來說卻是毒藥。對于成年人來說是愉悅精彩的游戲,對于青少年來說則是恐怖和傷害。尤其是對在身體、心理和認知等方面有著很大差異的青少年與成人來說,適宜于成年人的游戲或行為對青少年極有可能有害和有毒。但是人們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以致讓孩子在體驗那些只有成年人才能承受的極端和恐怖游戲時受到傷害,這名12歲孩子受驚嚇住院治療就是一個嚴重警訊。
兒童與成人的差距不只是在身體上,也體現在心理承受、認知能力、意志和性格等方面,這是人的成長過程所決定的。人們常看到的現象是,7歲以前的幼兒容易受到驚嚇,原因是大腦中樞和周圍神經尚未發育成熟。但是,即便是10多歲的青少年,大腦和神經的發育也不成熟,從而影響心理承受能力。
首先是,體現在生理和身體發育上,不能要求青少年做與成年人相同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比如,由于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肌肉系統的能量代謝水平還達不到成人的正常水平,供氧能力跟不上此類運動的消耗,6—12歲的孩子不適合2小時以上的徒步走。
大腦中樞和神經是心理的基礎,即便是青春發育期的10多歲孩子,大腦和神經的發育也并不成熟,地基不牢,則心理大廈和正常的人格難以建立,即便建立了,也會傾斜坍塌。例如,會因為驚嚇而短期心理失常,或者產生長期的嚴重的焦慮、抑郁、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以及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是人們尚未意識到或很少注意的精神疾病,也是一種慢性焦慮,其主要癥狀是反復發生非預期驚恐發作(PA),發作時有明顯的突然性,表現為強烈的恐懼和不適,伴有胸痛、心悸和呼吸困難等軀體癥狀。
研究發現,包括突然驚嚇、恐怖游戲、鬼怪故事、父母不和甚至家暴等,都有可能刺激兒童尚未發育成熟的大腦神經系統,造成和產生一系列疾病癥狀。即便是一般的刺激信號在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大腦中也會成倍地刺激藍斑等中樞,增加大腦中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導致血壓、心率加快和驚恐反應行為增加,在刺激達到更大的閾值時,就有可能造成驚恐障礙。廣西南寧這名12歲的男孩顯然就是因為恐怖游戲的刺激超過其所能承受的神經心理能力,才產生了心理傷害,而且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應當屬于驚恐障礙。
所以,無論是學習、娛樂還是工作,應當適合于年齡、環境,在什么年齡做什么事,在什么山唱什么歌,而不能超越年齡和環境。一旦超越,就有可能因為身體和心理超負荷運轉而難以承受,反而產生副作用和出現相反的后果。
因此,禁止年齡過小的孩子參與和體驗驚恐游戲和其他驚恐或危險行為,應當成為一種原則,而且要有法律來規范。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