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慢就業”一些寬容
http://www.10keji.com2020年09月22日 10:35教育裝備網
當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時,有一小部分學生既不著急就業,也沒有繼續深造,而是選擇去游學、支教或者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人生道路。這種做法被稱為“慢就業”。(9月20日《光明日報》)
與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相比,一些高校畢業生“不走尋常路”,利用畢業到工作之前這一段緩沖期來更好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慢就業”看似放慢了腳步,實際上卻有助于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個找準方向、調整節奏的契機;只要找準了目標、用對了方法,“慢就業”的年輕人同樣可以后來居上、彎道超車。人人都渴望“好工作”,“好工作”作為人人趨之若鶩的“香餑餑”,自然要大浪淘沙。很多時候,“慢就業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他們不愿意“低就”,渴望找到一個更好“實現價值,發揮作用,贏得尊重”的工作。
物質條件的改善以及家庭結構的小型化,讓許多家庭并沒有急著“等孩子養家”;部分高校畢業生不僅不用對家庭進行“反哺”,反而還可以在畢業之后繼續得到來自家庭的經濟援助和社會支持。與之相比,寒門子弟通常不會“慢就業”,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勞動,立竿見影地改善生存生態。
不迎合世俗的評價標準,遵循自己的內心,“慢就業”本質上是一個重新發現和認識自己從而進行清醒的自我調適的過程。事非經過不知難,許多工作看上去光鮮、體面,只有自己體驗過了才找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些別人口中的“好工作”,并不見得就適合你。“慢就業”提供了一個安頓期許的空間,有助于讓高校畢業生在社會中找到合適的位置。
“慢”的是速度,而不是態度。如果高校畢業生以“工作難找”為借口消極逃避,整天“宅”在家里或者出租房里,這并非“慢就業”,而是“懶就業”。如果虛度畢業到正式工作這段緩沖期,沒有豐富、提升自己,渾渾噩噩混日子,不僅會給家庭增添經濟負擔,也會讓自己在求職競爭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同樣是半杯水,樂觀者會說杯里還有半杯水,悲觀者會嘆息杯里已失去了半杯水。“慢就業”的流行,或許有其跟風的因素、不理性的一面,但我們也要從中能夠讀懂年輕人的現實焦慮,看到蘊藏于其間的積極心態,“慢就業”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通過“慢就業”來進行自我解壓、自我舒緩乃至自我實現,需要多一些包容與理解。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