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是投入越早越多越好
http://www.10keji.com2020年11月17日 14:52教育裝備網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背后,是新手爸媽們為孩子早教操碎了的心。有業內報告稱,預計2020年中國早教市場規模可達29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早教市場規模或超過3200億元。“起跑線之戰”愈演愈烈,家長“一擲千金”之時,卻還面臨著機構經營不善、高額學費退款困難的風險。
早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后是中產家庭的崛起,年輕一代父母學歷高、收入高,對子女的期待也高,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既有強烈的意愿,也有較強的能力。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觀念的引導下,一些家長早早就對孩子的早教進行謀劃。有的家長把才幾個月大的寶寶帶去了早教班,有的家長從孩子不到兩歲就購買了數萬元的早教課程,一節一個小時左右的課高達400元。而早教機構也在迎合、刺激家長的這種早教需求。有媒體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早教機構多數宣稱孩子從零歲開始就可以上早教,一些機構還推出了0—6月寶寶可以免費上課的政策。
嬰幼兒早期教育是人生重要的奠基時期,對個體和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機構與兒童的認知、社會性、情緒發展有著短期與長期的關聯,對嬰幼兒早期教育投入的產出比是最高的。科學的早教對促進嬰幼兒腦和神經的發育具有積極意義,但早教是不是投入越早越好,投入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早教的功能應該是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和探索興趣,而不在于知識和技能學習本身。把早教簡單理解為上早教班,讓孩子在學齡前階段過早地參加各種學習班,過早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導致孩子失去應有的天真和快樂,失去學習的興趣,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將早教視為剛需的背后,是早教行業野蠻生長,各種早教機構涌現,收費高但卻參差不齊,缺乏成熟早教理念、教學內容簡陋、品牌影響力低、師資力量缺失成為不少早教機構的通病。如此,不僅無法帶來好的早教效果,甚至頻繁爆出停課、中止運營等事件,給消費者帶來嚴重損失。
事實上,很多高收入家庭面對昂貴的早教課也覺得性價比偏低;之所以不少家長樂此不疲地投入,一個重要原因是身邊不斷出現學習進度更快的孩子,于是即便早教課無法短期達到明顯效果,卻也成為了剛需。當競爭的水位不斷抬高,競爭的起跑線不斷提前,實際上就進入了一種內卷化的狀態。在這種競爭中,最大的贏家可能是賺得盆滿缽滿的早教機構。
面對蓬勃生長的早教行業,迫切需要的是來一場教育理念上的共識建設。明確早教的功能、定位,引導家長理性投入,從投入越早、投入越多就越好的教育誤區中走出來。要意識到,在早期教育中,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更為重要,早教更不等于送去早教班。在“教”之外,“養”的意義更重要,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性格的形成、習慣的養成以及潛能的開發,家長規范自身的言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
對于相關部門來說,是要明確行業規范,尤其是對從業者資質嚴格把關,通過設立市場準入制度等加大對早教行業的監管力度。針對行業人才質量參差不齊的狀況,要加強早教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早教人才培養制度,建立早教人才職稱職業晉升的考評機制,鼓勵早教從業人員不斷提升職業能力。對于頻繁發生的早教機構“跑路”、家長退費難等問題,要求嚴格落實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三個月費用的規定,加強對早教機構的資金監管。
早教機構也要回歸教育初心,探索科學的教學理念、制定更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完善機構設施,加強人才培養培訓,以給孩子和家長提供品質化的課程體驗,推動行業走向健康、成熟的發展方向。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