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適當“浪費”時間又何妨
http://www.10keji.com2020年11月17日 14:54教育裝備網
教育是需要“浪費”一些時間的,但不少有焦慮情緒的家長不想“浪費”哪怕一點時間。孩子不“浪費”時間如何成長呢?比如,假日小隊活動,就是讓孩子們聚在一起,把時間“浪費”掉,在“浪費”時間的過程中,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收獲,才得以成長。近日,一名小學校長在杭州市教育局組織的“家校共育座談會”上發言時表示,部分家長的焦慮、對孩子期望較高是學校的一個痛點。
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并非只有學習。可是,在許多家長和老師看來,孩子的成長,不是身體、精神和心靈的成長,而是分數的增長。因此,許多學生的日常生活被家長和老師控制,變得單調而單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可見,讓學生適當“浪費”一些時間,既是學習的需要,更是成長的需要。
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具有專業性和影響力。學校不讓學生“浪費”時間,家庭就更不會讓學生“浪費”時間。因此,讓學生“浪費”時間,要從學校做起,為家庭做示范,用行動說明“浪費”一些時間是必要的,用事實證明適當“浪費”時間是有效的。
一則,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把可以“浪費”的時間還給學生。學校不能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有其客觀原因,如教師結構性缺編等,但更多的恐怕還是主觀原因,質量觀狹隘,重視考試學科,輕視非考試學科,導致音體美的課時常常被擠占和挪用,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可以“浪費”的時間。因此,學校要按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且嚴格按照課表上課,把學生可以“浪費”的時間還給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機會。
二則,減少作業量,為學生留下可以“浪費”的時間。學生作業多是不爭的事實。不少學校布置作業,不是以“題”為單位,而是以“張”為單位,一個學科一張試卷,學生根本沒有可以“浪費”的時間。因此,要想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鍛煉、去游戲,學校就要嚴格控制每天的家庭作業,降低作業難度,減少作業數量,為學生留下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學生去“浪費”,自主而自由地成長。
三則,評價學生不“唯分數論”,讓學生敢于“浪費”時間。各地都有明確的要求,不得公布考試成績,更不得排名。可是,有的學校和老師雖然沒有公開排名,卻在變相公布成績和排名。如果學校和老師評價學生“唯分數論”,家長怎敢讓孩子去“浪費”時間?一旦孩子的成績下滑,孩子不僅要挨批評,家長還要承擔連帶責任,被老師數落。因此,要想家長敢于和樂于讓孩子“浪費”時間,學校就要改革學生評價機制,不“唯分數論”,為學生“浪費”時間提供支援。只有這樣,家長才能為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才有時間去“浪費”。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畢竟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出現焦慮情緒很正常。但家長也要適當轉變觀念,不能認為只要孩子不是在學習就是在“浪費”時間,把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參與的其他有意義的活動都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把眾多中小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學校要引導并指導家長消除焦慮情緒,只要家長能夠看到“浪費”時間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和價值,就會與學校和老師一道陪著孩子“浪費”時間,收獲成長。
(作者系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