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青少年法治素養離不開家庭教育
http://www.10keji.com2020年12月09日 10:09教育裝備網
家長自身要提高文明素養,增強法治觀念,“勿以惡小而為之”,堅決摒棄粗俗、野蠻、違規等惡小之事,做人處事懂規矩,守紀律,不打法律的擦邊球,遠離違法違紀之大惡。
國家憲法日剛過去不久。國家憲法日設立六年多來,在憲法精神的指引下,依法辦事、依法而治、依法而行,一個法治的時代、文明的時代愈發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不言而喻,弘揚憲法精神,提高全民的法律素養依靠政府、學校,各個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各企事業單位的積極參與,也離不開家庭的大力支持。家庭,由這最小的社會單元構成了我們的大家——國家和社會。家庭和諧,則社會和諧;家庭穩定,則社會安寧。可以說,由家庭輻射出的各個因子,能在社會各個層面得到最直接的反映。
然而,家庭層面的法治建設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有的家長法律素養不高,法治意識不強,對法律的嚴肅性認識不夠,闖紅燈,開車不遵守交通規則,亂扔垃圾,滿嘴臟話等現象經常可見;在網絡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使用各種污穢言語發泄情緒等,也屢見不鮮。還有一些夫妻發生矛盾或鄰里產生糾紛時,不知道依靠法律解決問題,結果造成更大矛盾。這些其實給孩子成長帶來很大影響,無益于下一代法治素養的提升。
社會文明依靠法治的保障和促進,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因此,每個家庭以及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遵紀守法,依法辦事,有意識地教孩子知法懂法,具有法治意識,提升法治素養。家庭中雖然沒有社會組織那樣完善的執行和管理機構,但家庭中也有權利責任人,那就是家長。家長是家庭的第一責任人,有權利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有責任培養具有規則意識、法治觀念的孩子。從知識、理念到生活實踐,家長必須擔起該擔當的責任,讓孩子從小敬畏法律,知道行為底線在哪里。家庭中也許不像機關、團體或學校那樣,可以集中、規范地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但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時,可以因地制宜,靈活地貫徹和弘揚憲法精神,督促家庭成員學法知法懂法,搞好家庭法治建設,提高家庭成員的法律素養,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這就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為家庭成員樹立遵紀守法的好榜樣。家長自身要提高文明素養,增強法治觀念,“勿以惡小而為之”,堅決摒棄粗俗、野蠻、違規等惡小之事,做人處事懂規矩,守紀律,不打法律的擦邊球,遠離違法違紀之大惡;影響和帶動家庭其他成員遵紀守法,自覺地按規矩辦事。比如,帶頭遵守交通規則,不亂穿馬路;帶頭遵守公德,不高空拋物;帶頭支持垃圾分類,不亂堆放垃圾……自覺地維護公平正義和法律的尊嚴。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善小之事,最終匯成浩蕩文明之清流。
家長也要帶頭通過讀書看報上網,或者通過組織家庭成員實地參觀等形式,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家長要帶頭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利用各種契機,教育和影響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教育孩子文明上網,杜絕網絡暴力,不在網絡上進行人身攻擊;不信謠,不傳謠;誠實守信,自覺維護網絡秩序;避免陷入網絡陷阱,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樣,更有益于孩子未來健康成長,更好順應時代發展。
遵紀守法、弘揚憲法精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每個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時代文明的表現。當每個家庭都注重引導孩子知法學法懂法守法,當法治觀念深入孩子內心,法律成為指導人們行為的準繩,那么憲法精神所賦予整個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制約與監督、尊重與保障、文明與發展的目標,才能沉淀于孩子內心,使他們成為沖鋒在前、勇于擔當的時代之中流砥柱。
(作者系浙江省婦女干部學校《家庭教育》編輯部副編審)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