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落實美育要依靠藝術教育
http://www.10keji.com2020年12月25日 09:37教育裝備網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強調要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中學美育的現狀是怎樣的?應該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和體驗美?有20多年高中教學經驗的特級教師、上海市進才中學美術教師張玉林在接受中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目前推行的課程標準來看,當前時期是中小學藝術課程最豐富、最多樣化的時期,并且國家未來還會進一步重視藝術教育,提倡豐富的藝術內容和綜合素養的藝術學習。
百多年來,美育在我國學校教育中之所以時而受到重視,時而又被削弱,其主要原因在于美育并不是學校中單獨所開設的一門課程,美育涉及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多個方面,學校教育和社會多重視“顯性課程”,而輕視了美育這門“隱性課程”的重要性。
其次,中小學的美育是以藝術課程為主體。本世紀以來藝術教育已取得了顯著成就,2016年和2019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已在全國范圍內對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八年級部分學生進行了兩次藝術教育(音樂、美術學科)的質量監測,從測評的情況來看,2019年與2016年相比有顯著提升。雖然,這兩次的藝術教育質量監測進一步促進了藝術教育的發展,但是通過藝術教育如何真正形成學生終身的藝術素養,還是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如何在中小學校更好地落實美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由于美育是以藝術教育為主體,因此藝術知識是構成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美術中有關線條、形狀、色彩等方面知識;音樂中有關音高、音強、音長等方面知識;舞蹈中有關身體、動作、空間等方面知識;影視中有關語言、故事、結構、鏡頭等方面知識。這些知識都是了解和欣賞各藝術門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識。因此,在中小學的藝術課程中應該重視這些基本知識的學習。
要教會學生欣賞和體驗美。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而自然中所有的物體都存在著一些基本特征與秩序感,如水的流動會產生不同的流水聲;巖石經過長年風化會形成不同的紋理;鳥獸在飛翔或奔跑時,會呈現出優美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四季更替使植物葉子由嫩綠到深綠再轉變為黃色或紅色等。自然界中的各種線條、形狀、空間、色彩、肌理的元素,以及所蘊含的平衡、對稱、節奏、變化等原則,是構成自然美的基礎。因此,中小學的藝術課程應該從小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欣賞,體驗其中的美感。
要教會學生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往往會反映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會反映藝術家或人類的情感、愿望、理想與幻想。因此,中小學的藝術課程應該著重教會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學會了解藝術家眼中的世界,以及像藝術家一樣的思考方式,使他們用一種新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獲得一種全新的洞察力。
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道:“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藝術教育需要通過眼、手、身體的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感悟到藝術的魅力。因此,中小學的藝術課程還應該教會學生一些技能,發展學生眼、手、身體的協調能力,最終形成終身的藝術素養。
近年來,由于從國家層面對美育的高度重視,因此,現在是我國美育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百多年以來最重視美育的時期。目前,教育部正在組織專家修訂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不久的將來我國藝術課程中除音樂、美術課程外,還會有舞蹈、戲劇/戲曲、影視/媒體藝術等課程,提供學生選擇學習。除此之外,修訂中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還將研制學段標準和學業質量標準,這些都是衡量學生藝術學習質量的評價標準,為美育評價打下了基礎。為此,不久的將來我國的藝術教育也必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為美育的發展助力。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