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培訓不能濫用行業風口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1月06日 09:40教育裝備網
“零基礎,學四個月,年薪40萬。”“小班教學,理論+實訓,簽保就業協議,不就業全額退款。”這些吸睛的招生廣告語,來自一些與芯片相關的培訓機構。據報道,隨著芯片行業持續升溫,相關技能培訓班日趨火爆,有業內人士直言,芯片培訓班已成為一個正在起飛的全新風口。
毫無疑問,芯片產業如今已站在風口之上,但相關培訓是不是真的成了風口,還不好說。不過令人不安的是,僅看相關培訓班張口就來的營銷話術,芯片培訓招生宣傳的瘋狂已露苗頭。來自行業內的數據表明,盡管芯片行業近兩年高速發展,在前景可期這一點上確實不假,但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資為10420元,十年工作經驗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資為19550元,僅為同等工作年限的軟件人才薪資的一半。想達到年薪50萬以上,一般至少要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至于零基礎就能上手的噱頭,專業人士更是嗤之以鼻,直言芯片行業對學科背景、專業基礎要求較高,“四個月熟練掌握一本微電子專業教材都很難,通過上四個月網課就能掌握相應技能,很難想象。”
培訓機構如此夸大其詞,無非是為了招收更多的學員,獲取更多利潤。對此,社會公眾、尤其是對芯片行業感興趣的求職者,應該保持清醒頭腦,切勿被花里胡哨的廣告語忽悠了。有關部門也應密切關注相關機構是否存在虛假招生的情況,尤其需要高度警覺的是,部分芯片培訓機構已借此玩起金融游戲,誘導學員預付不菲的課程費用,這與近兩年頻頻爆雷的校外培訓機構套路如出一轍。對此類苗頭,應該加強監管,防患于未然。
培訓機構和部分資本急功近利的心態,對國產芯片產業的發展不利。近兩年,芯片成為國人高度關注的話題,近乎成為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的象征,某種程度上寄托著民族情感。對國人的這種期盼和從業人員的熱情,各方應予以最基本的尊重,從研發規律出發,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扎扎實實做好人才培養工作。面對一時的人才缺口,社會培訓機構當然可以參與并獲利,一些實力較強、背景多元的培訓機構甚至會成系統有針對性地對某些課題進行研究,這些都值得鼓勵。但如果培訓機構念歪了經,把營銷當作主打手段,借芯片產業的風口玩起資本游戲,在高精尖科技產業的人才培育上急功近利,傷害的將是國產芯片產業的根基和大眾熱情,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項。
作為科技創新重要力量的高校,應該在引領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芯片培訓行業的火爆,從側面顯示出芯片人才的巨大缺口,芯片領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異常巨大,據業內機構統計,到2022年,國內芯片專業人才缺口將達25萬,從芯片設計、研發、制造到芯片銷售和應用,需要不同人才參與其中,才能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有序運行。可以說,芯片產業是多學科協同發展、集體攻關的代表產業。顯而易見,僅憑社會培訓機構,無法完成大規模高質量培養產業人才的歷史任務。2020年9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著眼于戰略支撐和高端引領的相關行動上,將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和推進科技創新作出貢獻。對此,相關高校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集中攻關,加快學科調整和布局,整合部門、高校、企業的創新資源,提高我國芯片設計人才培養規模,同時與企業加強合作,把人才培養放在突出位置,縮短人才從培養階段到投入科研與產業一線的周期,盡快在關鍵產業上實現重大突破,主動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出力爭光。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