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愛國主義教育要不斷創新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1月08日 09:37教育裝備網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歌聲響起,青年學子漫步校園,訴說家國情。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教育部組織發起了“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讓全國大中小學校的學子們尋找、挖掘并講述自己與學校的故事。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3所高校在網絡上率先發起微視頻接力“我和我的學校·追夢2035”,號召高校學子們通過網絡接力聯動,點贊祖國新時代,迎接建黨100周年。連日來,各地大中小學紛紛加入。從“毫厘跬步”到“萬里蒼穹”,學生們感受著祖國“十三五”期間的發展建設成就,同時暢想著“十四五”及2035年的美好藍圖。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正確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全面學習掌握中國共產黨史、中國革命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史,準確認識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深刻內涵,鼓舞起面向“十四五”和2035未來遠景的信心,隨時準備接過全面建設現代化中國的接力棒,開啟奮斗的新征程,既是歷史賦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也是時代交給這一代青少年學生的光榮使命。
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各級各類學校和教師,都必須尊重歷史的真實,都有責任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方法,帶領青年學子回首我們走過的路。“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第一階段就比較好地體現了這一主旨。如:當我們在自己熟悉和熱愛的校園里徜徉,“唱支山歌給黨聽”;當我們探尋諸如錢學森、黃旭華等前輩的足跡,翻開塵封的歷史;當我們聆聽改革開放的鏗鏘豪邁故事,感受 “十三五”步伐;當我們展示抗疫斗爭中最美的逆行,感悟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立體三維地展現,橫向和縱向直觀對比,加深對我們黨艱辛奮斗歷史的理解,增進對我們國家輝煌發展成就的認同,從而增強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啟示大家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啟動以來,各地各校的響應度較高,教育效果較好,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可資借鑒的經驗,值得我們深入總結提煉。如何將活動持續健康有序向前推進,取得更好的教育實效?必須進一步精心謀劃,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防止簡單化和同質化,使主題更為鮮明突出,形式和內容達到完美的統一。
不斷創新形式,更好體現迎接建黨100周年主題。精選活動內容,增加互動環節,如采取線上競答、舞臺劇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將中共黨史和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內容融入活動中,做到潤物無聲,真正增強廣大青年學子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共產黨的信任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使教育活動收到實效。
更加注重實際,充分挖掘不同地區學校的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各展所長,將本地本校的紅色教育資源、科教特長資源等,精心梳理,精心包裝,做到完美呈現,以理服人,情景交融,實現教育性和可接受性的有機融合。
加強分類指導,充分調動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參與。要廣泛宣傳發動,根據大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識能力水平差異,確定不同的活動主題,如像報道的前期活動中,中小學生以“腳踏實地,未來有無限可能”為主題,引導這些含苞待放的花季少年,著眼當下,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學生則以“奮斗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樣”主題,引導青年潛心向學、立志修身、勇于實踐、善于創新。
(作者系湖南城市學院人文學院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