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失望不如先調整期望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1月08日 09:39教育裝備網
臨近期末,很多學校都要組織考試。學生們無不期望考個好成績,度個好假,過個好年,但也難免會有一些學生考不好,家長、老師會因此感到失望。
一般而言,當失望情緒對應在越親近、越重要的人身上,我們越難以保持冷靜、客觀和理性。其中,家長對孩子的失望情緒經常更多、更甚——因為很多家長堅定地認為孩子是他們的希望所在。其實,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考得不理想時,家長的眼中不能只有成績、只有失望,更要有人,要認識到孩子畢竟是孩子,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其心理、情感和承受力都有限,更需要精心呵護。再說了,失望的產生更多的是源于家長自己,因為附加在孩子身上的期望沒有實現。
其實,家長很多時候的失望,不是因為孩子沒有達成目標,而是家長的期望值本身就出了問題。比如期望值是不是過高了?是否符合孩子成長的天性?是否切合或自然內化為孩子的渴望?家長的所謂期望,是為了自己的臉面,還是真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成才?就拿期末考試來說,很多家長一味希望孩子考個好成績,其實這是對期末考試的認識出了問題。期末考試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是診斷,是孩子診斷自己學習、教師診斷自己教學中是不是出了問題,出了哪些問題;而不是證明孩子優秀或給家長面子增光的工具。
因此,當孩子考得不理想,家長的失望是難免的,但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表達自己如何失望,并引發孩子更多負面情緒;而是要先讓自己積極起來,并引領著孩子認識到,此時的考不好從診斷學習成效的角度講,更是一種好事。它能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中尚且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方案……從而以更加積極、悅納的態度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
家長要科學、全面、深入地分析孩子的個性特點、心理狀態,真正了解孩子、支持孩子,全景、辯證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化成長!褒埳抛樱饔胁煌,更何況來自于不同家庭的學生。無論是老師也好、家長也好,我們要能科學分析孩子的尺短寸長,尊重孩子的天然稟賦,尊重孩子的獨特個性,發現他的興趣、愛好、特長,并引導其努力做到揚長補短。
家長感到失望的時候,需要做出改變的往往不僅是孩子,更應該是家長自己,是家長的期望值。家長的期望值變了,心態便變了,看待孩子的眼光和教育行為也便變了,和孩子的關系也便改變了。如果真能做到這樣,家長對孩子也就少了很多失望,孩子也就多了很多快樂。
(作者系北京市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