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作業管理更好落實立德樹人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1月13日 09:17教育裝備網
編者按:
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教育系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實工作、開拓進取,要在認識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措施上找弱項,在落實上找問題,在安全上找盲點,為“十四五”時期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從本期開始,我們聚焦當前頗受關注的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思路與方案,以更好落實落細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對于廣大中小學生來說,完成作業是成才的重要一環。對于學校來說,布置作業是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正如業內人士所稱,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教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故此,全社會應客觀理性對待作業,不能一看到“作業”二字就皺眉頭,一看到教師布置作業就腹誹,乃至口吐怨言。
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地方,家庭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個別老師甚至讓家長批改作業,一些家長因此吐槽“白天要當‘打工人’,晚上回家還得當輔導老師”。對此,教育主管部門以問題為導向,及時糾偏,初見成效。不少省份專門下發文件,堅決杜絕家長批改作業行為。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也明確提出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于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而抓好作業管理,首先應正確認識作業在立德樹人中的地位,認識作業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師通過布置作業,可鞏固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可提升本領,培養良好習慣。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布置作業和完成作業是一次良性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可深化立德樹人成效。
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是一種現實要求。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顯然,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體系中,都可融進作業這一流程,如在思政教育環節,精準布置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抓好作業管理,還應明確如何布置作業、如何讓學生完成作業等。毋庸諱言,一些學校在這方面屢屢違規。比如,教育部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但有的學校卻置若罔聞。至于布置作業過多、讓家長批改,更是備受家長詬病。為此,有關部門應健全作業布置的監督機制,對學校作業進行嚴格管理,正視學生、家長對于學校及教師的評估反饋,以及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面批講解等加強督查。同時,嚴格要求各地各學校把提升作業質量放在重要位置,尤其要把控學生的作業量以及每天需要完成作業的時間。在具體的作業內容上,督促學校將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融進去,以更好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抓好作業管理,還需要創新作業形式、優化作業設計,提升學生對作業的興趣。不少學生對作業排斥,不少家長對作業有怨言,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布置的作業過于機械,側重于數量而忽略質量,過于強調完成而忽視啟發功能。事實上,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提出實施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創新作業方式,避免布置重復機械的練習;多布置科學探究式作業,可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布置分層作業;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以增加作業量的方式懲罰學生。從現實來看,各地各學校有必要重溫這一要求,深入思考如何讓作業有魅力,如何提升作業效果。
根據一些地方的實踐,有的教師善于創新,讓學生樂于完成作業。還有的教師積極在社會實踐環節發力,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等。更有不少教師在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上有心得,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讓學生順利完成了作業。各地教育系統以作業管理為改革切入點,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無疑將有力有效地還原作業本質,讓廣大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