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行業必須堅持“內容為王”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1月20日 09:42教育裝備網
媒體報道,一位普通白領小袁作年終“盤點”,吃早餐的時候刷知乎鹽選專欄,開車路上聽APP的薛兆豐經濟學課程,健身房跑步要打開喜馬拉雅的古典音樂講座……知識付費的成本已經與健身投入不相上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對知識的付費意愿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知識就是財富”漸漸變成了現實。知識付費受到青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聯網信息海量,讓需要找到有價值內容的用戶付出了不小的時間成本。對網民而言,通過付費,篩選出最有效的知識,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是一種有效的互聯網學習方式。
有大數據分析報告指出,超過五成的網民有過不同形式的知識付費行為,比如訂閱付費資訊、付費下載資料、文章打賞。然而,隨著知識付費概念“火”起來,短時間內各種平臺一擁而上,導致知識付費行業良莠不齊。在市場剛剛興起的時候,許多內容生產者的確在吸引消費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拿出了不少“干貨”“硬貨”。然而,在經濟利益驅使下,部分平臺運營者開始投機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識提供商”,而是成為“知識中間商”、內容的“剪刀手”和“搬運工”,令消費者大失所望。
在朋友的介紹下,筆者曾在某個知識付費平臺注冊了賬號,并興致勃勃地購買了“從職場小白到年入百萬”“高效閱讀學習”“高情商訓練課”等課程。在親身體驗中,很快就發現了這些課程的“套路”:它們往往有誘人的標題,能夠精準抓住你的焦慮點,然后設置迷惑性強的簡介,仿佛只要聽了他們的課,就能根治你的焦慮,讓你走上人生巔峰。這些課程最大的“噱頭”,往往就在標題和試聽課上,真正購買之后,就會發現余下的大半幾乎都是“注水”。許多人在課程中兜售一些所謂的新概念,但這些概念并不能為解決問題帶來實質幫助。
有學者曾把信息與知識分成短期功利型知識、中期理念型知識、長期修養型知識三類。其中,中期理念型知識乍看感覺觀點犀利,頭頭是道,但仔細琢磨卻發現并沒有太多用處。營銷者當然可以打著情懷的旗號吸引足夠多的受眾,但是一旦涉及知識付費,盈利方式便成了一面“照妖鏡”:真正有情懷的平臺不會消費人們的焦慮,也不會把他們拖入更深的泥潭。
誠然,在知識付費領域,并不缺乏令人尊敬的盈利模式。他們善于發現市場空白,致力于幫助消費者成為更好的人。一些嚴肅平臺致力于邀請大學教授等行業領袖,用平實、生動的話語向聽眾傳遞真知。
真正的深度學習應當是嚴肅、理智、深刻的。知識付費只是一種學習渠道,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勤于向優秀的專家取經才是正道。這與當前社會對“知識付費”的狂熱追捧完全相悖。知識付費行業必須堅持“內容為王”,通過不摻水的、專業的、有價值的知識,讓消費者真正物有所值、學有所得、“宅有所獲”。
(作者系南京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