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下子把學生推入風險之中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3月08日 10:30教育裝備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提交建議呼吁健全網絡貸款法律法規,加大網絡貸款監管整治力度。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不良網絡借貸的監管力度,要求任何網絡貸款機構不得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
主持人語
(曹林 中國青年報高級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評論課兼職教員)
作為評論員和評論教員,我一直鼓勵大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在角度碰撞中寫出一個話題的質感和紋理。評論很多時候不是“真理”對“謬誤”的碾壓,不是書寫某種唯一的真理性,而是“一種合理性”與“另一種合理性”的對話。評論員的深度,就在于能在多元、理性的碰撞中找到一個給讀者帶來思想增量的觀看之點。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8級三名本科生對“該不該禁校園網貸”的討論,你會覺得都有道理,在相應點上都能被說服,這就對了。決策不是評論員的事,評論員是提供一種視角,讓諸種合理性得到充分展示,讓說服力的道理自然“勝”出。
我認為當禁。這些信貸往往讓本無經濟風險辨識能力和承擔能力的學生踉蹌跌入信用和價值觀的深淵,是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推手,也是加大年輕人生活風險的黑手。
一方面,許多金融機構流于形式的信用審查,將信貸風險悄無聲息地轉移給了借貸者,使缺乏實際資信條件的在校學生面對著巨大隱患。比如,某平臺金融宣稱以“身份、資產、偏好、履約和關系”五個方面衡量用戶個人信用標準,其中“資產”部分由“金融投資、信用能力和收支情況”三方面去評估。這些標準乍一看沒什么大問題,但背后其實是互聯網金融機構在資產審查上弱化收入、資產等對借貸者而言能否還貸最為關鍵的因素,在包含資產審查的信用審查里又弱化對資產的關注,更多與消費能力、消費偏好相掛鉤的狡詐計謀。
他們賣力地把借貸者拉進其精心設計的借貸關系里,實際上是對借貸者毫不負責的陰險剝削,因為借走的本金遲早得還,欠錢越多越久,能收回的利息就越多。
而大多數在校學生沒有獨立、穩定的經濟收入。有調查顯示,95.72%的大學生生活費是由父母提供的,更不用說其他在校學生了。沒有一定的資產來還超前消費欠的債,恰恰是學生們的硬傷。我們處在一個各類風險交織的社會中,在校學生根本不具備信用風險社會中正常生存的能力,很容易受消費欲望驅使置自己的個人征信和價值觀于險境。這不是把大學生當巨嬰過度保護,不是盲目的“一刀切”,而是在學生缺乏信貸基本辨別能力而頻現負債的現狀下進行的必要保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