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3月16日 14:48教育裝備網
在高等教育實現普及化、農村全面脫貧之后,中國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切實增進民生福祉,“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提出了中國教育下一步改革和發展的基本任務。
首先是要解決好教育的老大難問題,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要看到教育的人口格局、區域格局、城鄉格局等資源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于新生兒和學齡兒童的持續減少,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在“少子化”的時代,更加凸顯了推進素質教育、改善教育生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要把養育身心健康的孩子作為民族復興的戰略基礎,在稅收、教育、法律等各個方面切實減輕養育家庭的負擔,讓普通家庭愿意生孩子、生得起孩子、養得好孩子。
就人口變化而言,“00后”的人口總數是1.47億,比“80后”減少了三分之一。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萬,是個峰值,此后逐年下降。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兩三年,學前教育的供需關系將迎來轉折點,在園人數逐漸下降。未來十年,園所總數將縮減15%—40%。在2023年小學入學人口達到峰值之后,小學教育學位將整體過剩,對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少子化”對經濟社會發展不是利好,但對教育而言具有較多的積極價值。教育發展的環境較為寬松,可以實行更為人性化的教育。我們需要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做出積極的調整和改變,未雨綢繆,提前規劃。例如,摒棄片面追求規模效益的觀念,禁止建設超大規模學校,將實行“小班小校”提上議事日程。“小班小校”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它首先應從農村學校開始,也將是城市學校的發展方向。
在農村全面脫貧的背景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補齊農村辦學條件短板,健全教師工資保障長效機制,改善鄉村教師待遇”,是具有明確針對性的。因為此前的農村教育改善,主要體現在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設備設施、道路交通等硬件方面。許多農村學校的多媒體、音體美設備更新及時,但由于農村教師缺乏培訓,不會使用新設備,致使硬件投入的效益打了折扣。另外,學校沒有洗浴設施,學生宿舍沒有廁所、沒有窗簾等情況也在個別地方存在。新增的教育資源投入應致力于改善農村學校、教師的生活設施等“軟環境”,改善教師待遇,增加教師編制,加強農村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從而提升教育的整體效益。
從教育公平角度看,還有若干短板和尚未解決好的老大難問題,需要鍥而不舍的努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改為“在居住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建議各地保障流動兒童入學待遇同城化,增加公辦學校學位供給。真正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因為需要改革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強化省級財政義務教育經費統籌,并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否則流入地的地方財政可能難以支撐。今天,實施這一改革的時機已漸成熟。
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努力讓廣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指出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高質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將公平與質量掛鉤,著眼點應當是關注大多數學生和關注弱勢學生,基礎教育的功能應當是點燃大多數學生,而不是少數能夠“跳龍門”的“錦鯉”。這是理解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關鍵。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