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天性還兒童畫筆自由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3月17日 09:40教育裝備網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宋亞平十分關注兒童美術考級問題,她建議取消12歲以下兒童美術考試等級。這引起了學校、家長、社會的熱議。宋亞平認為,兒童美術考級不要求兒童去觀察和表現生活,表達情感、想象和創意,只要求兒童翻來覆去地模仿,最終一考定級。這樣的美術考試違背兒童心理成長規律,打消了兒童對美術的興趣。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富而好禮”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美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孔子培養學生,以道為方向,以德為立腳點,以仁為根本,以六藝為涵養之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這對我們今天如何做好美術教育乃至美育很有啟發。美育的過程應該是蒙以養正、春風化雨的過程。作為家長和培訓機構,要有教育耐心,千萬不能拔苗助長,急功近利。
現實中,有的考級點不具備評價的資質,卻盲目競爭。更有甚者,頒發證書機構與兒童美術培訓機構進行利益捆綁。“標準越來越低,通過率甚至達到96%”“畫得如何無所謂,反正都有證書”……兒童美術考級的泛濫,暴露出兒童美育的短視,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美育理念與方法,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盲目跟風。對兒童的美術教育要多點耐心和定力,起碼要知道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的道理。不要被市場牽著鼻子走,以為有幾個證書就證明培養了孩子的繪畫能力,也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美術培訓機構就一定能培養出藝術家。
家長和培訓機構應該尊重教育規律,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細心觀察兒童的天性和愛好。藝術源于生活。家長如果能多陪孩子一起去觀察大自然的美,領略氣象萬千的錦繡河山,多走進博物館,吸收美術文化故事,要遠比坐在屋子里為了考級閉門造車好得多。沒有在實踐中感受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艱辛,如何能創造出打動人心的作品?培養高尚的藝術情操,需要感知生活,需要久久為功、久久為善的耐心與定力,絕不是考幾個證書那么簡單。
良好美育氛圍的形成,還需政府相關部門發力,及時糾正不良風氣。宋亞平代表的建議很值得重視。對于校外培訓的治理一直是個難題,政府部門間應形成合力,出臺相關政策,對各級各類考級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整頓,對美術考級的問題給出更清晰的政策導向。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作為學校應該重視家長和孩子對美育的強烈訴求,多鼓勵孩子們參與美術社會實踐及寫生活動,將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項指標;用好博物館等公共教育資源,開展好美育課程,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