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發展需要三個維度的轉型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3月17日 09:40教育裝備網
編者按:在農村全面脫貧后,中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教育仍然重任在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對農村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從助力決勝脫貧攻堅邁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農村教育需要實現哪些轉變,需要怎樣嵌入新的鄉村社會文化生態中?從本期開始,我們刊發系列評論,關注鄉村振興的路上,農村教育該如何發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在助力脫貧攻堅、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站在新的起點上,教育依然重任在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為未來農村教育發展提出了戰略方向——從助力決勝脫貧攻堅邁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當前與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農村教育發展必須積極落實好這一要求。
農村教育發展要從保障農村孩子義務教育“有學上”,轉向提供優質均衡教育,滿足其“上好學”的需求,從空間、資源與質量三個維度實現戰略轉型。
從空間上看,農村學校布局要進一步優化。方便的教育是新時期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內在訴求。一個村子有學校或離學校不太遠,是這個村子宜居的一個重要條件。廣大農村地區,要科學規劃縣域學校布局,充分考慮鄉村小規模學校服務人群遠距離上學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對他們健康成長的影響,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為農村人口提供方便的教育。
從資源方面來看,農村學校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與較好的辦學條件。
圖書館是最傳統、最重要的教育設施與資源之一。在推進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農村學校圖書館建設。一個人的成長史,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讀了什么樣的書將決定他成為什么樣的人。校園圖書館是青少年精神的棲居地。一個好的圖書館,應該是一個藏書豐富、充滿教育意義的圖書館,是一個有利于把學生引入知識殿堂的圖書館。
身體是學習、工作和健康生活的本錢。學校要讓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一所農村學校要有運動場和體育館,讓學生有活動場所。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無論是雨天還是雪天,學生都可以上好體育課。農村學校要讓學生好動的天性轉化成鍛煉的習慣,為兒童健康學習、健康生活和未來健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平衡充足的營養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前提,是兒童身體和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村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要建設標準化食堂,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吃上營養餐。農村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要讓農村兒童吃出健康、吃出好身體。農村學校和農村兒童家庭要為農村兒童健康飲食創造條件。
在教育質量方面,農村教育在保障義務教育機會的基礎上,要為廣大農村地區兒童提供有質量的教育。
有質量的農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農村學校要想高質量發展,必須有更多的優秀教師扎根鄉村。農村地區要通過有效措施,吸引、招聘、留住、用好優秀教師。
有質量的農村教育,是能高質量體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是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農村學校要充分挖掘有質量的教育資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豐富課程資源。農村地區有豐富的自然、文化、社會資源。農村學校要為農村中小學生提供接觸農村大自然的豐富機會,讓他們體驗到農村地區大自然的壯美,感受到鄉土文化的魅力、鄉村社會的智慧。
有質量的農村教育,要扎根農村大地,加強鄉土教育。通過鄉土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家鄉情意。農村學校要尋找好鄉土文化資源的教育載體,讓農村孩子從小就對家鄉有親身、深度、綜合的體驗,豐富他們對家鄉的欣賞視角,形成對家鄉的認同感、親近感、意義感。只有從農村走出去的人才記住鄉愁、心系鄉土,才愿意回到家鄉工作、創業和投資,為農業繁榮、農村興旺、農民富裕貢獻力量。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