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高中名額到校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3月23日 10:14教育裝備網
近日,《上海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改革實施辦法》的發布引發熱議。根據《辦法》,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以下簡稱“市優質高中”)2022年開始將拿出其招生總計劃數50%-65%來進行“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招生計劃”。屆時,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則上都能拿到市優質高中分配下來的名額。
校際公平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日益加劇的升學競爭壓力,優質高中名額分配問題成為映射教育改革成效的“顯微鏡”。上海市的中招改革,從招生名額分配的“硬骨頭”下手,關注每一所學校的發展,關心每一位學生成長,有利于推動區域內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我國其他地區開展招生制度改革發揮了示范作用,同時也帶來關于如何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有益啟示。
推進招生制度改革,把兼顧公平性和選拔性作為基本原則,是撬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有力杠桿。因地制宜地優化招生選拔機制,完善優質高中名額分配制度,是在價值取向上由鼓勵激烈競爭、優勝劣汰轉向合作共贏、優勢互補,可以引導人才選拔由“掐尖文化”“競爭文化”轉向關注人才成長的“育人文化”“共贏文化”。在這種教育生態下,學校才能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育教學中心,想學生之所想,辦家長之所急,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不懈奮斗。
在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路上,公平分配校際資源很關鍵。以招生名額分配作為“指揮棒”,可以有效地促進優質生源在學校之間的合理流動,消解擇校問題,推進就近入學。優質高中名額分配需要科學規劃,要兼顧公平和效率。這不僅需要全面、系統地測算區域內學生升學人數、區域優質高中、普通中學及薄弱學校比例,還要在招生分配原則、實施程序、分配結構、監督管理上下功夫,積極發揮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辦學主體、廣大學生家長的不同作用,以確保政策執行到位。
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僅僅有招生制度的改革還遠遠不夠,還要通過一系列舉措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流動。教育部門應積極構建區域內優質高中與薄弱學校“教育管理共同體”“教育教學共同體”“學生—家長共同體”等,增加不同層次學校的互動交流,提升教育品質。同時積極發揮頂層設計的制度引領作用,促成區域優質高中與薄弱學校的實質性合作發展。例如,設立薄弱學校教師成長專款專項計劃,鼓勵優質學校教師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對普通學校的幫扶中;鼓勵區域優質高中與普通學校建立“強校聯盟”“優質學校工程”等校際互助項目,發揮優質學校引領作用,激發普通學校發展潛力。
為區域內學校謀發展,為區域內學生謀未來,關注每一所學校的發展,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這是老百姓對教育改革者的迫切期待,也是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應有之義。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人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