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化解網絡不良影響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3月26日 09:48教育裝備網
當前學生沉迷網絡游戲、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等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相對來說,如何化解網絡對學生的諸多不良影響,已經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現實來看,真正減少網絡對學生的不良影響,策略應有精準性。治理主體應首先了解網絡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的主要途徑,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策。
整體而言,網絡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的途徑主要有三。一是網絡作為一種技術工具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網絡自身所帶有的消極內容或因使用不當等,對學生存在著或已經產生了諸多消極影響,損害其身心健康。例如,網絡技術的個體性、匿名性特征給予了個體極大自由,這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一定影響。二是網絡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與其他已有的媒介相似,網絡也是一種信息載體,所包含的內容隱含著多元的價值觀,其中消極的價值觀部分會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三是網絡作為一種思維模具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按照技術哲學者的分析,任何一種技術都不是客觀中立的,而是帶有自身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學生會潛移默化地接受這些思維方式。而其中一部分思維方式,本身可能就是較為消極的。例如,網絡的“快速更新”“跳躍式認知”等,可能會對學生的深度學習等造成障礙,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
對此,相關主體在應對網絡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時,可以從“硬”與“柔”兩個層面展開對策。從“硬”的層面看,相關主體可以對技術進行一些設置、對信息進行一定控制。“硬”性應對策略的指導理念可基本總結為通過技術設置、信息限制等方式,減少學生對于一些特定技術、信息的接觸。例如,網絡技術的開發者、網絡游戲的推廣者等可以通過技術設置,使學生尤其是未成年人無法對其進行使用、接觸;相關管理部門(如工商行政部門、公安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出臺一系列規定、要求等,給學生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從“柔”的層面看,相關主體需要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這一對策的基本指導理念是,相關主體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目前看來,學生無法發揮能動性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不知”,二是“不會”。所謂“不知”,指的是學生其實并未意識到網絡對其產生消極影響的方式。他們有時會因為自己“默認”網絡及網絡信息是客觀、中立的,而無形之中受到“傷害”。為避免這一點,教師、家長等主體可以通過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對網絡產生較為全面、理性的認識,達到有所“知”的狀態,進而主動分析、避免網絡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所謂“不會”,是指學生雖了解網絡的消極影響,但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應對。在這個方面,各種社會團體、公益機構等可以給學生傳授相關策略,讓學生了解各種具體應對策略,達到“會”的狀態,進而主動化解網絡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
網絡對學生的消極影響,是通過多個途徑產生的。相關主體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并根據各種途徑的特性,創造、選取精準的應對策略,以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作者系深圳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講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