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真情實感才能講好思政課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4月08日 09:42教育裝備網
近日,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周榮方成為“網紅”,她主講的思政直播課《什么是幸福》成為網絡“爆款”。周榮方老師的意外走紅,雖有偶然,卻也是必然。這是思政課教師的魅力,更是思政課程的魅力。
周榮方老師給學生們帶去了一堂“終生受用”的思政課,也給全體高校思政課教師樹立了課堂創新的典范。高校思政課教學也曾面臨“低抬頭率”的困惑,讓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以至于影響課程教學效果和課程設置初衷。思政課上得好不好,關鍵在教師。教師對內容的把握是否正確,教師自身有沒有真懂真信,教師的話語體系是否能和學生產生共鳴,教師有沒有投入真情實感,這些都決定著課程質量。
真調研才會真動情。周榮方在思政課上的共情來自她對調研的長期堅守。她喜歡往基層跑、往人民群眾中跑、往事件的發生地跑,聽百姓講述脫貧攻堅的感受、分享新時代的幸福故事。這些來自社會一線的心聲才是最能夠引發同學們共鳴的鮮活思政課素材。真正嵌入到社會中、扎入到田間地頭里,用心觀察、深刻分析,才能真正打開社會現實的“黑箱”,源源不斷地為思政課堂提供感人至深的課程素材,真正實現思政課育人育才的強大功能。
真動情才會有真效果。“除了理論上要有深度,講課內容還要能抓得住學生,讓學生能聽懂”,這是周榮方的授課經驗,他的課堂具有感染力也在于此。只有思政課教師把對課堂、對學生的真心投入進去,先于學生體會到、感受到課堂情感,學生才能學得進、學得懂、學得好,才能真正領會到思政課的課程魅力。
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一樣,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思政課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正能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要注重真情實感的融入,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專業課或者基礎課教學中的一些方法,不能簡單地、機械地、模式化地說教和灌輸,更不能將思政課教學任務等同于其他專業課教學任務,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思政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從多個角度來系統的理解、認識和把握。
在建黨一百周年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上好思政課關系到當代以及今后大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成效。教師只有真調研、真動情、懷真情、講真話,講好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把好學生成長的正確方向,才能上好思政課,真正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功能。
(作者系麗水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