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建設要滲透到教育實踐中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4月08日 09:42教育裝備網
近日,中山大學召開春季工作大會。會議透露,2021年中山大學本科生將實行大類招生,且所有新生第一年將在位于廣州南校園的康樂園學習生活。目前,中山大學已初步形成“三校區五校園”辦學格局,其中南校園的康樂園是晉朝時期著名詩人康樂公謝靈運被貶后的居住之地,也是原嶺南大學的校園,環境優美、底蘊深厚。
由于高校擴招導致的多校園和多校區辦學,國內很多高校都普遍面臨管理問題。與老校區相比,新校區一般地理位置相對較為偏遠,校園文化缺乏深厚底蘊,老師們需奔波授課,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新生在新校區就讀的體驗不如老校區,也對大學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底蘊感受不深。
此前,中山大學大一新生主要按照學院及專業在相應的校區或校園學習生活。中山大學校領導表示:“讓每一個中大學子都可以在南校園上學,感受康樂園的文化底蘊,留下共同的中大記憶,這是學校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同時更是從人才培養角度作出的重要舉措。”此次中山大學推出本科生入學新變化無疑是一個較為大膽的改革舉措,但也需要在改革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反思和完善。
一般而言,高校文化建設和文化育人至少包含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物質文化層面,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層面。物質文化層面可以包含優美的自然景觀、悠久的建筑名居以及便利的生活設施等。這些會對學生的就讀體驗產生明顯的影響,也是提高本科新生對高校文化認同和精神追求的最直接載體。但僅僅關注物質文化層面還遠遠不夠,高校文化建設和文化育人更為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建設。
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的內涵極為豐富,但建設所需的周期更長,需投入的精力也更多,效果顯現更加隱形化。它不僅體現在以物質文化為載體的大學理念、精神、價值等多元素中,而且還體現在老師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互動交往、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互動交往等具體教育實踐過程中。任何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意圖均需付諸于實實在在的教育實踐活動和實踐過程中。
改革舉措推出,會給大學新生的課程教學、社團活動帶來哪些潛在影響?老師和學生兩大群體是否有不同的聲音?他們有沒有充分的意見反饋和表達的渠道?如何銜接改革舉措前后不同校區、不同基層組織所發生的功能變化?這些均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高等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育人活動,任何改革實踐均需要慎之又慎。與“大刀闊斧式”的改革相比,在前期試點基礎上的“漸進微調”不失為一種更理性的選擇。在推進改革時,如何處理好效率與正義的張力,是值得反復思考的核心問題。
(作者系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