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民辦義務教育依法依規發展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5月26日 09:22教育裝備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民辦義務教育作為《條例》的重要內容和民辦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未來發展路徑如何,成為舉辦者、家長、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
從學校治理來看,民辦義務教育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理事會、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條例》明確指出,民辦學校設立的所有決策機構組成成員及代表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條例》刪除了原來對國有資產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有關規定,并對民辦義務教育的舉辦者及決策機構成員的身份進行了細化及調整。通過建立規范的內部治理機制,科學分配和行使決策權力,提升了民辦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從學校監管來看,民辦義務教育要增強自主監督能力,建立自主監督機制,完善自主監管體系。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要設立自主監督機構,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力量,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發言、人人監督”的自主辦學監督機制。《條例》明確要求,民辦學校監督機構組成人員應包括黨的基層組織代表、教職工代表,對教職工代表人數及比例也做了相應規定。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應主動積極建立自主監督機構,形成以學校規章制度準則為主體的監督機制,充分發揚基層代表及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實現對理事會、董事會等決策機構、校長和學校管理者、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效監督與引導。
從教育方式來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建立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教育教學體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逐步采用線上教學,疫情的暴發客觀上促進了民辦義務教育對“互聯網+教育”的認識。《條例》針對義務教育教學形勢的變化和質量提升的需求,明確規定民辦學校在借助互聯網開展線上教育教學互動中,必須遵守國家關于互聯網管理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而且要充分提高網絡安全意識,自覺服從網絡安全規定,尤其是對外籍教育教學人員采用互聯網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針對性的管理要求。《條例》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線教育教學活動進行了及時而富有針對性的規定,反映了“互聯網+教育”理念在我國民辦義務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指導作用。
從教育內容來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獲得了更大的內容決策權,激發其充分發揮自主辦學的能動性,通過特色內容形成辦學亮點。《條例》將以往條例中的“自行”改為“自主”,更加強調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在教育內容管理上的差異,鼓勵民辦學校開發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學內容。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課程要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開設多種多樣的校本課程。自主開設的校本課程及教育教學活動需要達到有關課程標準,選用教材要依法審定,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民辦義務教育使用的教材應符合國家有關教材審批的相關規定。《條例》更加突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主體性,在關鍵教材準入及使用方面加強了國家監管及審批。《條例》在規范民辦義務教育教學內容方面,做到了張弛有度,既發揮了民辦義務教育辦學主體的能動性,也關注到規范民辦教育的教學內容。
從財務管理來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應該杜絕與利益關聯方進行交易,建立“公開、公平、合理、透明”的財務運作機制。《條例》詳細規定了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財務經費的來源及使用方面的要求,提出“三不得”原則。民辦義務教育辦學主體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學校利益和師生權益。需要指出的是,《條例》加強了對民辦義務教育辦學主體的財務監管制度建設,要求各級教育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財政等有關部門最大限度發揮多方協同治理的優勢,以提升民辦義務教育財政治理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水平。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人員、博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