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實現民辦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03日 09:28教育裝備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終于落地。《實施條例》的發布,標志著新時期國家層面關于民辦教育的新法新政體系基本形成,這個體系是指導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民辦教育行政管理與教育實踐的重要法規政策。
《實施條例》一方面貫徹了對民辦學校實行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類管理的基本邏輯,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順應“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要求的時代特征。
第一,推進非營利性與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登記管理。新民促法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開啟對民辦學校實行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類管理,“營非制度”取代了原來的“合理回報”制度。依照新民促法有關規定,新條例在有關條款中進一步細化了對兩類性質的民辦學校登記準入、學費定價、資產與財務管理、稅收用地及財政資助等有區別的扶持獎勵政策。特別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利用國有企業、公辦教育資源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除職業教育外,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
第二,清晰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政策界限。《實施條例》第二章中,對于公辦學校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做出了新的制度規范,明確了多項禁止行為,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不得以管理費等方式取得或者變相取得辦學收益。相信《實施條例》的實施,厘清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的界線,有助于解決近20年來實踐中爭議較大的“假民辦”問題,回到公辦就是公辦,民辦就是民辦,消除“公不公、民不民”的渾水現象。
第三,體現規范前提下的分類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民辦教育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和各地政府的積極鼓勵與大力扶持,實現了民辦學校規模在各級各類教育中持續增長,并具有相當規模,同時也有一部分學校走上了優質特色發展的道路。但總體上看,民辦學校仍然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正處于或剛剛完成粗放式規模發展階段。對于民辦教育是繼續粗放,任其“自然生長”,還是通過“規制”,引導快速走向高質量發展?《實施條例》選擇了后者,并體現了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更加鼓勵扶持的態度。我們相信,通過此輪新規治理,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因得到更加全面有力的政策扶持而獲得更好更優發展的同時,合法選擇營利性辦學的民辦學校,也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在市場競爭中強身健體,實現高水平特色發展。
第四,強調堅持以育人為核心的辦學導向。《實施條例》各章有關條款的修訂內容,均旗幟鮮明地主張:學校是以育人為根本目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應堅持公益性。這一主張對于粗放式規模發展模式下的民辦教育領域所出現的“資本綁架”“過度市場套路化”“過度產業化”導致的種種亂象是一種必要的糾偏。
第五,明確法定權益與法律責任。《實施條例》除了在第八章細化明確了舉辦者及其實際控制人和民辦學校違法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在其他相關章節也明確了監督管理部門、民辦學校及其利益相關方的法定權利義務。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類管理制度下,對于民辦學校的資產與財務管理做出了新的分類規范。尤其對于如何切實保障非營利性學校的非營利性,做出了嚴格的規定。這些規范,一方面為舉辦者依法辦學、學校依法運行和管理者依法行政提供了明確的指南和可操作的依據;另一方面也對有關各方就如何準確把握法規的界線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民辦教育舉辦者和民辦學校應當在實踐中堅守立德樹人的本職,抵制“忽悠”、消除“泡沫”、擠出“水分”。各級政府和社會有關各方在監督管理和規范民辦教育時,應站在歷史的長河里,負起責任把民辦教育秩序規范好,把民辦學校發展好、發展優、發展特,鼓勵支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邁上高質量特色發展的道路。
(作者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原秘書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