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助力更多農村孩子逆襲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10日 09:24教育裝備網
在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45歲的張俊成目送近60名學生走向今年的高考考場。他是這所學校的校長,但他曾經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大保安第一人”。從出身貧困農家、在北大當保安,再到如今深耕職業教育20余年,張俊成“一路逆襲”的人生很有啟發意義。
張俊成的成功與他個人的努力奮斗密不可分。他初三輟學進入社會后,吃苦耐勞,最臟最累的活搶著干;在北大當保安時為了能夠在周一聽課,他周六周日連續24小時上班;返回家鄉后,為了實現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毅然放棄一所職業學校副校長的職務,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所主要面向農村孩子的職業學校。
初三就輟學,和同齡人相比,張俊成輸在了起跑線。但他沒有選擇“躺平”,而是靠奮斗改變命運。可見無論何種境況之下,奮斗都是個人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
在張俊成的成長道路上,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教育。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保安能考上北大,得益于北大英語系的教授曹燕給他的兩張免費聽課證,進而讓他能夠通過成人高考,走進北大法律系,并成功拿到法律專業自考專科畢業證。如果沒有北大老師的引路和自身的求學熱情,張俊成可能自始至終只能是一名普通保安,也沒有此后創辦職業學校教書育人的成就。
張俊成創辦的學校為社會和院校輸送了數千名專業技術人員和大學生。學校從最初只有200多名學生到如今一千多名學生在讀的規模,顯然也是因為辦學理念、教學質量得到了認可。通過這樣一所特色鮮明的學校,很多農村孩子的命運得到改變。張俊成和他的這些學生,都是教育改變命運的鮮明寫照。
不可否認,當下教育還存在種種問題。但教育仍然是個人改變命運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徑,特別是對于廣大農村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當下農村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存在不足。隨著城鎮化的日益推進,更多孩子進城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但那些依然留守在鄉村的孩子需要得到更多關注。我們的孩子需要像張俊成一樣能遇到自己人生中的好老師。
好老師的出現不是偶然。只有加大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力度,在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不斷向農村地區傾斜,才能縮小城鄉教育差距。這不僅關乎每個農村孩子的個體命運,更是涉及鄉村振興的百年大計。只有更多農村孩子能接受優質的教育,農村才能真正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進而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振興早日實現。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