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系好人生的第一?圩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15日 10:00教育裝備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而教材乃國家事權,是教育的基礎工程和鑄魂工程,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教育部教材局聯合攝制的五集紀錄片《統編教材》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播出,首次具有深度地權威展現了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實行統編的決策內幕和統編完成并投入使用的重大意義,贏得全社會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歷史經驗證明,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是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其中凝聚和傳承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價值。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教材建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三十個編輯太少了,增加到三百人也不算多”,毛澤東同志發出這一重要指示,親自關懷和安排大批文化干部從全國各地抽調到北京參與教材編寫;謴透呖贾,鄧小平同志明確指示要組織精兵強將編寫大中小學教材,他還責成各駐外使領館在世界各地收購優質教材,供參考使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戰略高度,對加強新時代的教材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一部高質量的全國統編的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對于教育廣大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義極為重大。
進入新時代,教材建設作為國計民生中的基礎工程、戰略工程的地位更加凸顯。2017年,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教育部、中宣部、外交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22個部門,派出相關負責人和資深專家共同出任委員。新時代三科統編教材作為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的重要工作,正式啟動。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今天的教育培養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傳授什么文化內涵、倡導什么精神價值,事關重大。國家推出的三門學科的中小學生統編教材,正是為基礎教育打好中國底色、鑄牢中國精神,為未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紀錄片《統編教材》以歷史影像、專家采訪、課堂紀實等多種形式,生動全面地闡述了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是培育中華文化之根、鑄牢中國魂的關鍵課程,凸顯了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的必要性。
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是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核心課程,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有機融合。語文是“以文化人”的重要課程,幫助孩子們樹立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想象力和科學思維,拓展國際視野,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歷史是一面鏡子,知史鑒今,學史明智,樹唯物史觀、歷史實證意識、歷史解釋能力和家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為使表達的宏大主題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本片注重采用故事化的方式,在“小切口、大寓意”的框架下,讓敘事節奏張弛有度。不論是對珍貴歷史資料的運用、對相關親歷者的采訪,還是對課堂教學的追蹤、對“課前到書”超級工程的首度呈現等,統編教材的價值意義在真實生動的故事講述和細節呈現中自然流露。比如,片中對1978年中小學生爭請科學家簽名場景的影像展現,對七年級課文《帶上她的眼睛》作者、科幻作家劉慈欣的采訪,對剛剛去世的袁隆平院士的事跡講述,都感人至深,寓理于情。
這部紀錄片還始終緊密圍繞權威解讀三門學科培養目標、三科教材設計思路這一主線,在編寫工作者、老師、學生等的切身感受中,展現統編教材培根鑄魂的生動畫面。
總之,在建黨百年之際,紀錄片《統編教材》因其涉及億萬尋常百姓家且攸關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它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教育事業中的合理性和優越性,揭示了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實行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的重要戰略意義,必將有助于廣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圩。
(作者系國家教材委委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