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要堅守專業性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18日 09:29教育裝備網
近年來,隨著教師培訓投入的加大,越來越多的教師有機會參加教師培訓。一些教師對培訓效果有時候并不滿意,主要集中在培訓方式不夠多元、培訓內容不夠接地氣。面對這一現象,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機構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做出改變。例如,有的培訓機構運用各種先進的團隊建設理念、方法和游戲使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盡快熟悉起來;還有的培訓機構聚焦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或難題,運用一些新的工具,如頭腦風暴等,抑或結合實際利用利益相關者分析、魚骨圖、思維導圖等新的思考工具和模式。這些無疑給參訓教師或校長們打開了思路,能從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角、更深的層次去討論特定問題,并在交流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進而明確下一步的思路和舉措。
但過猶不及,有的教師培訓出現了娛樂化或形式化問題。例如,在總結展示階段,大多數培訓均采用分組匯報的方式呈現這一周或更長時間培訓的所學、所得、所感、所悟。筆者不久前參加了一次教師培訓總結展示活動,本來對10個小組的交流展示充滿期待,希望能從不同角度全面了解他們這一周的培訓收獲,但結果有點失望。10個小組交流展示中,只有兩個組回顧了這一周的學習內容和基本收獲,大多數組只選取其中一個內容進行總結,如怎樣讀懂學生、如何撰寫教育反思。總結是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這個階段,教師沒有將培訓設計轉化為系統的專業思考,那么培訓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
教師在專業性上用力不多,折射出需要培訓設計與實施者、參與者共同努力,以實現真正的同頻共振,達到真實的培訓實效。而這需要培訓前開展深度對接,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要充分挖掘參訓教師的總體狀況、突出特點、共性需求等,讓課程設置從理論取向邏輯走向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需求邏輯,真正了解教師的需求點、生長點,而不是沿用已有的課程。即便是相同內容的課程,針對不同的教師也要有個性設計。
培訓中要切實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實施理論專家或實踐專家引導式的多元對話學習,實現生成性的培訓定位。雖然各個培訓往往輔之以專題研討、學術沙龍等活動,但這些方式還是點綴,不能真正成為主體模式,而要根據培訓前確定的主題、話題或問題開展對話式的培訓模式,在相關專家引領下,幫助教師重新審視自己遇到的問題或難題,或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不斷激發對教師已有認知和已有經驗的重構,這樣的培訓學習才有效。
培訓后要開展持續追蹤,而不是培訓結束學習即止。要根據不同地區或者不同學校、不同教師的需求,建立起持續研究與交流的機制,幫助教師將培訓所學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