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區域合作助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23日 09:28教育裝備網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聯合印發文件,推進普通高等學校開放辦學,“三省一區”將在學生聯合培養、教師互聘、協同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階段的基本取向。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要更加注重基于內涵發展的質量提高,開放辦學對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高校開放辦學不僅包括對外國際交流合作,還包括對內跨學校、跨區域的交流合作。牢固確立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思想,拓寬辦學思路,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對內對外全方位的開放,克服關門辦學的弊端是開放辦學的題中之義。“三省一區”普通高等學校之間的開放辦學是區域內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選聘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合作。
開放辦學使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從社會邊緣走向了社會的中心。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發端于中世紀的歐洲,最初僅是具有學者行會性質的師生自治組織,功能較為單一,主要是人才培養;19世紀初柏林洪堡大學科研功能的確立使得大學功能得以豐富;20世紀初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服務社會”理念的全面貫徹使得大學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同時也使大學從遠離世俗的象牙塔逐漸走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
開放辦學是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們的目標是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制度體系更加健全,以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機會接受高質量高等教育。與側重于硬件改善的外延建設不同,高校內涵建設重點關注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及國際交流等軟實力,而這正是區域高校之間互相開放辦學的重點領域之所在。
開放辦學有利于高校之間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優質資源共享是高校快速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辦學歷史、學科基礎、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不同高校之間優質資源差異明顯,資源不平衡現象較為突出。教師互聘、學生聯合培養等開放辦學舉措既能夠最大限度整合不同高校現有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教師育人的積極性,對高校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開放辦學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其運行涉及政府、高校、教師、學生等多方利益主體,真正做好此事須從制度、觀念及行動等多個層面構建共建共享發展保障體系。
制度層面,政府管理部門須逐步完善高校之間共建共享政策法規,出臺責、權、利方面的系列配套措施,建立有效的績效考評和獎罰機制,在評估、考核時將高校之間的共建共享成果作為重要考察內容,持續優化高校共建共享合作環境;高校須加強教學、科研規章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高校之間學籍管理、學分互認、教師互聘、跨省跨校高水平團隊協同創新政策,形成切實可行的高校之間共同認可的學分認證和考核體系,創設優質資源共建共享良好內部環境。
觀念層面,開放辦學相關主體首先須努力克服本位主義、共享觀念薄弱、一家獨大的弊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為充分開放辦學盡力盡責。開放辦學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更多高質量創新型人才,關涉國家人力資源競爭力的提升,也關涉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相關主體應努力打破開放辦學思想觀念及行動壁壘,實現共建共享中的高質量雙贏。
行動層面,政府在高校開放辦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好宏觀法規政策保障及資源配置引導工作,更要鼓勵不同優勢高校自愿合作、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切實保障高校辦學自主權;高校在開放辦學實踐中應堅持用長遠發展的眼光謀劃未來前進道路,努力調動高校內部優勢資源參與開放辦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與學生應充分利用好政府、高校創設的開放辦學優良內外部環境,通過參加慕課、聯合創新實驗室等途徑克服時間、地域等方面限制因素,積極投身優質資源集中的教與學、研究與創新事業之中,為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華東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