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活用紅色資源這篇文章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23日 09:29教育裝備網
近日,我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當天,許多中小學選擇提前下課組織學生觀看發射實況轉播。顯然,這是一堂生動的紅色教育課,也是育人主體“活化”“活用”紅色資源的生動案例。
我國各地紅色資源眾多,涵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階段,量多面廣、形態多樣。各地如何將優勢轉變為勝勢,做好紅色資源“活化”“活用”這篇文章,需要全體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筆者認為,“活”化革命傳統教育,需要施教者緊密結合時代、受眾群體、傳播媒介和話語風格的變化特點,主動求新求變,圍繞“學、思、踐、悟”一體設計,一體貫通、一體推動,實現紅色資源的創新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在育人實效上取得突破。
在“學”上實現學生由客到主的轉變。施教者需要真正樹立學生主體地位,摒棄傳統思維,自覺調整自身定位,讓出授課臺作為學生的展示臺,將自身從革命傳統教育的主導者過渡為主持者和引導者,將學生由單純的傾聽者塑造為實施者。在確定育人主題后,注重引導學生自我選材取材,由學生基于自身所思、所想、所惑、所感、所知,探索好知、未知、應知的知識內容。在課堂準備上,注重學生自我取材,自我探索。使施教者在退居幕后的情況下,通過精心設計和潛心指導,為革命傳統教育注入源頭“活水”,變施教者的單方灌輸為學生的自主、自為、自律學習。
在“思”上實現由淺入深的轉變。與“學”的變革相對應,革命傳統教育要在“思”上取得實效,就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通過對學生宣講主題、內容的大討論甚至大辯論來實現深度參與、深度思考,經答疑、解惑進而形成深度共識。施教者在其中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為的是要用心做好秩序維護、節奏把握和目標維護,確保育人效果實現。所不為的是不壓制、不干涉學生的質疑、辯論,不裁決學生間的觀點沖突。理愈辯愈明,通過學生間的思想碰撞來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實現對革命傳統的真學真信真行。
在“踐”上實現由虛向實的轉變。在注重革命傳統教育教材、課程、課堂等抽象資源的作用的同時,關注實踐基地、實訓活動作用的發揮,融課程為日常,化知識為點滴,使學生既能夠依托特色教材讀本實現自我學習,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自我教育,又能通過一線實踐活動、紅色實訓基地感悟真知、體察艱辛。例如,各地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群體,以及最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脫貧攻堅中的鮮活事例就可以深度開發為文藝作品,與之相關的遺跡遺址亦可以一并作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天然教室,進一步促進思政育人由靜態向動態、由古板向鮮活的轉變。
在“悟”上實現由此及彼的轉變。思想認識過程是一個耳濡目染、潤物無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紅色底色”絕不是“自來紅”,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需要施教目標的統一精準,施教者的協同配合、受教環境氛圍的精心營造、受教過程的久久為功。比如,充分利用“時代楷模”發布、國家勛章獎章評選表彰等重大活動,將日常教化和主題教育結合,引導學生真正對紅色文化產生共鳴,達到通感、通悟、通透的理想效果。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