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更多科技創新后備人才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29日 09:48教育裝備網
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在“十四五”時期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及到203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達到25%等具體目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在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背景下,這一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科學素質不斷提升,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對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期盼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青少年的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發現和培育機制不完善;科學教師總量不足,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參與科學教育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等。
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將弘揚科學精神置于育人全鏈條中。科學精神既包括科學探索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求實、創新、質疑和寬容精神等,也包括科學探索者身上所體現的信念、勇氣、意志、人文關懷和犧牲精神等。要堅持立德樹人,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要利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等熱點,利用身邊的知名科學家等榜樣力量,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祖國的強大、科學的魅力,在青少年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要加強科技創新后備人才貫通式培養。對有創新潛質的學生,要加強個性化培養。
而更重要的是學校要發揮好教育主陣地作用。現代人才的培養,學校教育是主陣地,教師是主力軍,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勇于提問和勇于試錯。學校要落實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課程標準,保證教學課時,重視實驗教學。教師要有轉變教學方式的意識,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開展項目化學習。通過設計真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指導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探究,嘗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高等教育領域,要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高校理科教育教學改革,深入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型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我們還要看到青少年科學素質發展存在的地域性差異,破解科學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要加大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傾斜力度,支持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自主開發本土化的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要提升廣大教師的科學素質,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加大科學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力度。
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校外科學教育資源,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等形式,廣泛開展實踐活動。鼓勵社會面向青少年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例如,可利用當地校外科學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多元、豐富、生動的合作探究式實踐活動。此外,還應引導家庭重視科學教育,提升家長科學教育的能力。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