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載人航天精神筑夢育人
http://www.10keji.com2021年06月29日 09:49教育裝備網
有網友發現,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中有篇課文名為《太空一日》,細節描寫清晰,內容觸動人心、扣人心弦,作者正是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
在互聯網時代,從被忽略到被發掘、被關注,通常并不需要多長時間。一篇語文課文引發熱議,除了主人公楊利偉特殊身份自帶的光環效應之外,也和最近我國三名航天員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進駐空間站等舉國關注的大事密不可分。此外,以前的語文教材很少選用前沿科學類作品,《太空一日》讓讀者有了很強的新鮮感與好奇感。多重因素交織疊加,自然讓《太空一日》火出圈。
哪怕作者再出名,文章好不好也得用質量說話。真實的故事遠比小說更精彩,《太空一日》描寫了楊利偉首次太空飛行經歷的大量細節,如火箭升空過程中“難以承受的26秒”,時不時出現的“神秘的敲擊聲”以及驚心動魄的歸途,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太空的神秘,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航天人在科學探索過程中的嚴謹與果敢。對于孩子們而言,學習《太空一日》,不僅能夠增加科學知識,更能夠培育科學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作為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楊利偉背后承受過不為人知的痛苦,遭遇過刻骨銘心的風險。例如,火箭起飛階段發生共振,讓他有“覺得自己快不行了”的時刻。楊利偉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航天員在太空中是看不到長城的,有力地糾偏了一個流傳已久、以訛傳訛的說法;歸途中的有驚無險,讓讀者意識到航天人的英勇無畏……《太空一日》寫出了太空的神秘,航天員碰到各種突發與意外時的心理反應,以及科學探險必須具備的勇敢和嚴謹精神,生動鮮活、簡潔明快地講好了航天故事,既具有吸引讀者的新鮮感與話題性,也具有打動人心的精神力量。
火箭呼嘯而去、飛船搖曳而落,瑰麗地球和深邃太空之間的一去一回,勾勒出一幕幕中國人探索宇宙的美麗圖景。《太空一日》入選教材,體現了用載人航天精神來傳知啟智、教化育人,其作用不容小覷。
作為一種公共知識產品,教材的編寫承載著沉甸甸的使命。其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載體,更是培育科學精神的載體,具有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功能。尤其對未成年人來說,教材在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精神坐標和價值航向上具有重要作用。將《太空一日》選入教材,寄托著教材編寫組激發孩子們科學探險興趣、培育未成年人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的良苦用心。語文教材不僅要培養孩子們的閱讀和表達能力,也要提升孩子們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還要促進孩子們精神世界的發育和建設,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與好奇心,對未知世界的想象力。
《太空一日》被選入語文教材,有助于把語文素養學習和科學精神培養有機融合。仰望星空,向往星辰大海,攀登科技創新的高峰沒有盡頭,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需要我們為夢想的跋涉注入無窮的動力,激活更多的“源頭活水”。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